玉山金購併保德信已交割,獲利將噴發?艾蜜莉分析:找出差異化才能一魚多吃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有位大大看到玉山金(2884)的法說會,才知道玉山金砸了27億元購併保德信投信(有點後知後覺喔(笑)),猜想是不是也想跟上最近的高股息ETF熱潮。不過他納悶的是,現在發行,還來得及嗎?
我看了一下法說會,今年前7月獲利也很不錯,繳出202億元、年成長30.9%,也是創下歷史新高,聽說董事長說整年還有機會破300億元(加油加油)!
其實玉山金可以說是在我的名單中,最穩健的金控界代表了,連股價上漲都是穩穩地漲,看看今年5月~8月的漲勢就知道。當然,這跟銀行本業以及資產品質漂亮有關,雖然少了人壽的爆發性,但像這樣獲利穩穩成長,又是想投資金控的另一個選項。
除了獲利好之外,這位大大所說的「購併保德信投信」,更是今年玉山金最大的動作之一,而這樁購併案在7月也順利完成交割,等於玉山金已經重返投信市場。看到購併,難免會想:「玉山金好好的,為什麼突然會想收購投信?」
其實,光是從2023年到現在,台股ETF總規模從1兆4,000億元成長到快3兆元,短短1年多翻了1倍,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ETF上市,對金控來說,ETF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金控2.0的背景下,業務愈多元自然是愈好,購併在金控業又算是最直接強化競爭地位的方式之一(去年玉山金的市值被元大金(2885)追上,從民營金控第4名掉到第5名,這可能也是他們加快腳步、重回投信市場的原因之一)。
不過確實很多大大可能會認為,購併投信就是要衝發行量、大賺ETF費用,但實際上,投信業務的獲利在金控獲利中占比不會很高。以深耕ETF已久的元大為例,去年元大投信占元大金的獲利占比大約1成左右,其餘的還是靠銀行和證券。
所以玉山金購併保德信投信更重要的意義,獲利結構多元化是其一,但購併後就能直接參與ETF這個成長最快的金融商品市場,立刻具備ETF的發行資格與平台,再以聯盟行銷的方式引到其他業務。
簡單來說,除了賺管理費之外,直接把ETF變成引流工具:投資人→理財/財管服務→保險、信託、其他金融商品——像是這樣子「一魚多吃」的方式,才是比較關鍵的。
不過現在著名的ETF,多半被元大、國泰、富邦、群益等投信搶了市占,玉山金要切入的話,還是要找到差異化,例如主打特定族群(高資產、國際配置)或特色策略型ETF,才比較有機會脫穎而出,不然很容易就陷入「參與但市場感受不到存在」的尷尬狀態。
現在的獲利好成績,是因為購併了保德信投信嗎?不是的,相信未來也不會立刻讓玉山金大賺,但這是一個長期鋪陳的策略,目的是在未來的競爭中,守住原優勢之外再多元化發展。其實投資公司,就和投資自己有點像,光靠一個專長或許能混口飯吃,但想在變化大的市場中長久立足,就要不斷補強技能。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玉山金砸27億購併保德信投信!艾蜜莉分析:業務多元化已成金控趨勢
▶看不慣爸爸只存玉山金,自己虧光錢後才明白…艾蜜莉:投資有點無聊可能更好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