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台北東區的拉丁美洲料理 奔放街頭小吃、融合亞洲味蕾主食都吃得到
今年台灣似乎開始掀起拉丁美洲料理風潮,在台北陸續開設融合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地風味的餐廳,例如幾個月前在台北東區巷弄默默對外營運的「NÓMADA」便是其一。看似有些難懂的品牌名取自西班牙文「游牧者」,象徵料理風格不設疆界,原來有著台灣DNA的主廚暨創辦人Nick從小移居智利,他還曾沿著南美一路北行,走訪秘魯高地、墨西哥市場、哥倫比亞街頭與古巴老城,從家常料理中蒐集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在強調「拉丁味,亞洲胃」的餐點中,首波菜單可見中南美洲常見的炭烤手法、墨西哥塔可與經典燉肉、哥倫比亞雞湯等,餐廳預計4個月左右調整一次菜單,之後將從客人反饋與接受度陸續納入更多少見或具有特色的料理。
目前NÓMADA的菜單品項相對簡單,約可分為開胃菜、主菜與飲品三大類,運用了黃玉米、水果、辣椒醬與香料等中南美洲日常食材,這些風味也形塑主廚Nick對當地的獨特感知。像是適合與家人好友共享的開胃菜中,以先蒸煮後炭烤的方式帶出甜香的「炭烤玉米」,還搭配以無糖豆漿為基底、融合味噌與芝麻調製的美乃滋,增添滑順口感;同樣以炭火香烤的「香烤雞翅」與「秘魯烤雞腿」,前者亦以無糖豆漿取代傳統沙拉油與蛋黃的做法,相對健康無負擔;後者則搭佐融合了墨西哥辣椒、綠番茄與萬壽菊葉製成的青醬,看似清爽溫潤中又有辣感悄悄蔓延,展現南美料理奔放卻又不失細膩的風味。
「烤脆皮豬五花」則使用古巴街頭的經典調味Mojo醬,以香菜、青檸、蒜頭與橄欖油為基底,透過直火炭烤讓豬五花外皮酥脆、富有油脂香氣,搭配酸香提味的醬汁,更讓飽滿肉汁在口中綻放出迷人層次;但要說到大家對拉丁美洲最熟悉的料理,源自墨西哥、以玉米餅製作的國民料理塔可(Taco)必是其一,NÓMADA推出的「海鮮塔可」選用當日海鮮搭配自製墨西哥辣椒莎莎、酪梨、瑞可塔起司與香菜,一口咬下,酸、辣、鮮、香多重風味在口中炸開。
主餐部分則以紅藜飯與蕎麥麵做為目前主推兩大系列,從經典出發可以選擇在中南美洲餐桌常見的紅藜,其中「墨西哥辣醬燉豬紅藜飯」搭配以辣椒為基底,揉合多種香料、堅果與水果燉製的莫雷醬(Mole),入口濃郁熱烈、微苦帶甜;另一道「炭烤雞腿紅藜飯」除了以直火香氣決勝負,其搭配的墨西哥辣醬美乃滋有別於傳統多以沙拉油與蛋黃製成的做法,同樣改以無糖豆漿取代,在保留墨西哥熱情風味同時,也融入健康與熟悉的亞洲風味。
蕎麥麵系列則融合中南美洲的熱情與亞洲的細膩,打造三款截然不同的風味體驗,有搭配墨西哥香料和牛肉的奔放演繹,亦有哥倫比亞家庭團聚必喝的溫潤雞湯,還有一道像是台日元素結合的「烏龍豪野鴨蕎麥麵」,其誕生源自主廚因不熟悉中文字,誤將「烏」當作「鴨」,意外激盪出茶與鴨的有趣組合。其湯底以鴨骨細火慢熬10小時提煉出醇厚風味,再注入烏龍茶香增添雅緻。
甜點部分由於中南美洲常以煉乳與熱帶水果入味,NÓMADA也延續傳統再融入創意。像是「五奶蛋糕」發想自中南美洲的三奶蛋糕,當地多以鮮奶、煉乳與蒸發乳三種乳製品製作,口感濕潤香甜。主廚在致敬傳統之餘,改以特選牛奶、焦化牛奶、鮮奶油、煉乳與蒸發乳五種乳製品製作,風味更立體、質地更細緻;「古巴千層芭樂派」則源自古巴與哥倫比亞的日常國民點心,當地會使用常見的熱帶水果芭樂製作千層派夾芭樂餡,主廚除了放入新鮮芭樂果泥,還升級加入奶油乳酪,使甜中又多了點滑順鹹香。
另外台北喜來登大飯店的安東廳牛排館延續對火侯與風味層次的研究,即日起推出三款全新風味牛排,包括融合經典美式與現代風味的「油淋風味」、歐陸傳統香料煙燻的「鹽燒風味」,以及美國南方文化的「紐奧良脆皮風味」,三種風格各異的作法搭配米其林餐廳指定使用的美國Flannery乾式熟成牛排,以多層次賦味手法重塑牛排風貌。其中主打的「油淋風味牛排 Butter-basted Steak」靈感源自深獲好萊塢與政商名流喜愛的紐約百年牛排館Peter Luger,其招牌菜為牛排上桌後現場澆淋滾燙奶油,提振香氣之餘亦使外皮更加酥香,安東廳提供Flannery乾式熟成28天的丁骨與帶骨紐約客兩款部位可選擇。
此外,餐廳亦同步復刻安東廳法餐時期經典桌邊甜點「火焰焦糖薄餅」,透過香氣與火焰交織的視覺與味覺饗宴,展現對經典料理文化的再詮釋,精選風味牛排雙人套餐5,080元+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