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成青年情緒出口 專家籲加強校園及網絡支援
近年學童輕生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部分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壓力卻未能被及早發現。有機構早期舉辦研討會,邀請教育界及社福界代表參與,從不同層面分析青少年「隱藏族」的現象及支援方法,例如從社交平台找到中隱藏壓力族群的足迹等,協助青少年拆解壓力來源。同時,研討會上亦推出由青少年親自創作的精神健康桌遊劇本體驗,期望讓大眾走進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
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聯同中大那打素護理學院早期舉辦 「拾健康地圖:進入青少年隱藏壓力族群路徑」研討會。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高級臨床督導戴曉寧指,社交平台中隱藏壓力族群的足迹,部分青少年會選擇透過社交平台,例如Threads討論精神健康議題,網上平台提供多元的接納空間與匿名性,讓他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下表達內心掙扎,尋找情感支持。
「青少年隱藏族」是指情緒或精神狀況處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症的青少年,他們會逃避學校的壓力篩查,一般不易被校內的教師和社工察覺,令校方無法識別及提供支援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認為,校園文化若能以包容與關愛為本,有助較內向的學生逐步敞開心扉,學校亦應建立多元化支援系統,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的重要性。
此外,研討會亦推出由青少年親自創作的精神健康桌遊劇本體驗。參加者化身作家,進入虛擬醫院場景,訪問不同「病人」以收集創作靈感,並在沉浸式互動中,體會受情緒困擾青少年面對的拉扯。劇本格式由計劃內青少年親手構思及設計,並加入多重場景及角色互動,期望讓大眾走進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有參加者稱,有關體驗可深刻感受青少年在現實中承受的無形壓力與困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