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國策催谷 育兒股熱炒
近年內地年輕民眾生育意願不高,變相令中國多年來坐擁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退。針對這股「少子化」危機,中央最新倣效外國和香港做法,出動銀彈攻勢吸引民眾生育,由今年1月1日起,不論一孩以至三孩,每人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人民幣,直至年滿3周歲,乃繼2021年推出「三孩政策」後的另一新政。消息刺激不少育兒相關股周二(29日)應聲炒高,中國育兒網絡(01736)股價大漲一倍收市,膺全日升幅最大港股。
其他育兒相關股方面,乳品股澳優(01717)股價創52周新高,收報2.54元,升3.67%;中國飛鶴(06186)升0.42%,報4.71元;屬藍籌的教育股新東方(09901)則微升0.27%,報37.15元。不過,半新股聖貝拉(02508)仍跌0.52%;另H&H國際控股(01112)跌逾2%。
要留意,綜合一眾投資大行對內地育兒補貼的看法,普遍認為是「中央意圖提振消費而非直接刺激生育」。其中花旗推算,中央今年下半年發放相關補貼總額達1,170億元人民幣,有助抵銷近期緊縮政策及「以舊換新」效應減弱,對消費構成的負面影響。
里昂稱,相關補貼有望提振內地零售總額0.2%,而受惠去年新生嬰兒數量短暫回升,今年首5個月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模按年大致持平,較去年的中單位數跌幅有所改善。該行對內地上市的伊利股份、H&H和飛鶴均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富瑞引述數據指,內地去年新生嬰兒約954萬名,預期2050年前將進一步減至每年約655萬名,而在中國撫養一名孩子至18歲成年,成本約54萬元,相當於內地人均生產總值6.3倍,遠高於現時約4倍的美國及日本,估計補貼政策短期有助增加已有小孩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惟長遠而言,是否足以刺激出生率有待觀察。
至於市場觀望中央是次的育兒補貼能否見效之際,中美兩國經貿官員正在瑞典舉行的新一輪貿易談判進展亦是焦點所在,恒指一度挫309點,低見25,252點,收市跌幅收窄至37點或0.14%,報25,524點。
港股全日成交逾2,670億元,其中「北水」淨流入逾127億元,按日增加37%,4日淨流入總額達458億元。
業績報佳音的藥明康德(02359)股價升11.25%,收報111.7元;石藥集團(01093)亦受帶動,收報9.87元,升8.46%,兩者膺首兩大升幅藍籌。里昂最新上調藥明康德2025至2027年淨利潤預測13至17%,同時上調其目標價至113.7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另里昂預期,阿里巴巴(09988)截至6月底止首財季收入按年增幅放緩至2.4%,又認為淘寶閃購約1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將拖累首財季經調整除息、稅及攤銷前盈利(EBITA)按年跌16.3%至377億元人民幣,利潤率或按年收窄3.4個百分點至15.1%。阿里股價微升不足1%,收報120.7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