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7成濕疹患者曾被迫停工 2成人指因病情不獲錄取或升遷
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有研究指每5名港人便有一人會於不同時期出現濕疹,令患者身心健康受影響。醫療健康推廣協會今日(17日)就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受訪的240名於過去五年曾患濕疹及有求醫的在職人士當中,逾半受訪者曾復發5次或以上,超過73%人因病情導致休息不足而影響工作,有26%人因病情而被迫停工,更有11%受訪者最終辭職。同時,有約21%受訪者認為應徵時因濕疹而不獲錄取或影響升遷,32.5%患者曾被同事或上司排斥及嘲諷。
調查又指出,有4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接受過的治療並無效果,而中止治療的患者中,有42.9%費用過高。受訪患者當中,曾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的人最多,有近73%,不過當中僅約37%滿意療效。而中藥治療則有近57%人曾經試用,亦有接近一半患者不滿意效果。至於曾使用益生菌、魚油補充劑或針灸等替代療法的患者則較少,只得12.1%,而當中亦有4成至5成4人不滿意療效。
註冊西醫林漢先指出,濕疹,即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有研究指出該症患者多數有「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導致皮膚容易失水,對外界刺激和病菌的抵抗力減弱。同時,環境因素,例如氣候變化、生活壓力、過敏原等亦會誘發或加劇濕疹。他提醒,患者應保持皮膚濕潤,每日塗抹無香料保濕劑、選擇不含刺激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成分(VPA-free)的沐浴露及清潔用品,以及避免進容易致敏的食物,並減少壓力等。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高一村指出,幾乎所有濕疹患者的患處皮膚都攜帶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而該菌的數量亦會於患者發作時顯著增加,不單會誘發皮膚炎症反應,導致紅腫、痕癢等,更可能抑制其他益菌生長,使皮膚更易失去水分,並受外界刺激,形成惡性循環。而其研究團隊就研發出一種植物化合物配方,能有效抑制金黃葡萄球菌的毒力,更能促進皮膚屏障修復,為患者提供多一項無副作用的治療選擇。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