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憂輸入勞工阻銀髮就業 勞福局稱失業賴外勞「以偏概全」
港府早前公布30項措施促進銀髮經濟,包括推動長者再就業,釋放「銀色生產動力」。不過,今日(9日)有議員質疑飲食業外勞已佔行內就業人數達12%,質疑再不收緊輸入外勞計劃,難保障港人就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則指,只要本地人願意就業,「一定係本地工人做咗先」,又說將飲食業失業率上升,歸咎於輸入外勞是「以偏概全」。
議員林振昇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並引述基層長者指,僱主傾向聘用較年輕外勞,令他們的工作機會減少,尤其「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涵蓋的工種,詢問政府會否考慮收緊計劃,例如就所有工種設立配額上限。議員周小松亦指,目前飲食業的侍應、初級廚師、調酒師、洗碗等工種已輸入逾2.6萬名外勞,佔從業員人口約12%,質疑政府再不收緊輸入外勞計劃,如何能保障本地勞工,包括長者就業機會。
立法會今日就銀髮經濟及勞工政策進行質詢,回應多位議員提問時強調,政府堅持「本地工人優先」原則,並已推出多項措施促進中高齡人士就業。針對議員關注輸入外勞對本地就業市場的影響,孫局長表示將飲食業失業率上升單純歸咎於輸入外勞是「以偏概全」,強調就業市場變化受多重因素影響。
孫玉菡回應指,輸入外勞的計劃本身已規定僱主先進行4個星期的本地招聘,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只要本地工人願意就職「一定係本地工人做咗先」,又認為將飲食業失業率上升,就歸咎於輸入外勞是「以偏概全」,並指就業變化因素很多,而輸入外勞的佔比「好細」,舉例如果洗碗工長期短缺,當然需要輸入外勞補充,另一方面輸入其他地道菜的廚師外勞,亦有助香港的旅遊經濟發展。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