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加速 昨日少1.34毫秒 成2025第二短日
地球於本周二(7月22日)自轉一圈所需時間比標準24小時少1.34毫秒,雖然人類無從察覺,但對科學界而言,這卻是值得關注的警示訊號。根據科學家預測,這將成為2025年迄今第二短的一天,僅次於7月10日(短1.36毫秒),再度反映地球自2020年以來自轉異常加快的趨勢。
自1973年原子鐘記錄啟用以來,地球自轉速度雖偶有波動,整體相對穩定。然而,自2020年起,「最短一天」的紀錄頻頻被打破,其中2024年7月5日為歷來最短,自轉時間比標準快1.66毫秒。
地球自轉速度加快的背後原因目前仍無定論。莫斯科國立大學地球物理學者Leonid Zotov指出,海洋與大氣變化雖可影響地球轉動,但目前模型難以解釋如此幅度的加速。他認為更可能的成因來自地球內部——液態地核減速,導致地函與地殼的角動量重新分配,使整體自轉略為加快。
另有2024年研究指出,極地冰層融化及海平面上升亦會改變地球質量分布,但這類變化被視為有助緩和加速,而非加劇轉速。
科學家解釋,地球長期以來的自轉其實是趨於減慢的。在遠古時期,一天僅約19小時。隨着月球因潮汐摩擦逐步遠離地球,自轉速度亦逐漸放緩,導致日長增加。然而,近年的逆向現象打破了這一趨勢,令學界感到困惑。
若地球加速自轉的情況持續,科學家預料最快在2029年將需首次實施「負閏秒」,即從原子鐘時間中扣除一秒,以維持全球時間標準與地球實際自轉的同步。這將是人類首次從全球時間系統中減秒,與過往為補慢速所加入的「閏秒」做法正好相反,可能對金融市場、衛星導航及通訊系統帶來挑戰。
不過,Zotov預測這波加速可能只是短暫異常,地球最終將回歸長期趨緩的轉動節奏。
港新聞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ong.news/
港新聞Threads : https://www.threads.net/@ko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