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前收地豬場迫遷 豬農失業嘆損失7位數
政府為發展北部都會區,提早於今年10月收地,元朗豬農面臨「執笠」危機。《東呼即應》接獲豬農黃先生申訴,指其經營40年的家族豬場須搬遷,卻難覓新場地,估計損失達7位數字,新購設備都不能用。另一豬農郭先生亦指,流浮山豬場於2028年收地後,搬遷新場成本高昂,損失或超8位數字。當局推出多層式農場計劃,惟豬農質疑集資興建大樓困難重重,議員何俊賢更指收地後豬農或失業一至兩年,促政府完善補償及融資計劃。
40歲黃先生在元朗白沙村經營8萬平方呎的豬場,於2012年放棄金融業,接手父親事業,惟地政總署將於10月10日收地,興建濾水廠,迫使黃氏結束家族生意。黃無奈稱「呢個農場由爸爸傳承畀我,我多年來好想好好經營落去。政府賠償金額唔清晰,遠不足以應付數億元嘅直立式農場投資」,早前翻新豬場及購置新設備他全都不能用。黃認為,這些都是無形損失,而年初非洲豬瘟肆虐,撲殺豬隻令豬場至今未能復業,雪上加霜。他表示,30多至40歲的豬農正值當打,「政府話推動農業持續發展,但令我哋面臨失業,係咪可持續發展呢?」。
同樣子承父業的34歲郭先生,經營現代化豬場,養殖約2,400隻豬,惟流浮山豬場將於2028年收地。他指,搬遷新場需重建繁殖流程,耗時近兩年,損失或超8位數字。郭表示「20幾年前建化糞系統已洗7位數字,多層式農場涉及新建築、設備同牌照,消防、屋宇署有好多好困難部分需要完成,對個體豬農嚟講太困難」,並質疑政府未有清晰收地程序及框架。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指出,養豬業需重新整合,政府應提供清晰補償及融資計劃,助豬農參與多層式農場。他指,豬農再加入豬場時,其資金來源在於特區政府的收地給予農業補償和津貼等,最重要的是要保障豬農在這方面的參與。何指,收地後,部分豬農或停業一至兩年,且在收地前理論上要賣掉豬隻,因為生物保安措施下,豬場不可以有非洲豬瘟。他強調,政府需要做出融資計劃,保障豬農議價能力。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