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餐館雙標待客 堂食現炒外賣預製
內媒周二(22日)揭露,多地不少餐廳存在堂食與外賣雙重標準現象,例如堂食會使用新鮮食材現炒,相反外賣則改用凍肉或預製菜奉客,甚至連輔料及分量也有差異。有餐廳東主坦言,外賣平台折扣活動等成本實際多由餐廳自行承擔,若不參加活動就沒有流量,一旦參加就能從食材上扣減成本。
河北省某烤串店老闆接到外賣訂單後,立即從雪櫃拿出烤串加熱,再交由外賣騎手帶來。面對記者一面疑惑,他立即解釋堂食羊肉串是使用當天現宰羊肉,就連蔬菜都是現洗現烤,不過外賣就統一使用凍肉,先炸再烤,8分鐘內即可完成整個流程,並說:「冷凍肉提前醃製,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後口感變差,顧客一般也吃不出來。」
至於天津市其中一間以現炒作為招徠餐廳亦僅得堂食屬於現場製作,炒菜會用花生油,米飯則是新米,外賣則是加熱預製菜,僅用桶裝調和油及較價錢平陳米。當地某川菜館堂食分量明顯大於外賣,廚師透露外賣分量比起堂食少兩至三成是行規。
談及為何外賣改用預製菜時,某連鎖品牌區域經理透露,由於外賣平台規定一定時限內送達率須達95%以上,否則降權限流,「外賣現做根本來不及,只能用預製菜」。另一名北京餐飲店老闆提到,預製菜成本僅為現製菜品六成左右,以糖醋排骨為例,現製成本約8元(人民幣,下同,約8.7港元),預製菜僅需5元(約5.5港元)且節省人工,一間日均百單餐廳如用預製菜,每月可節省約1.5萬元(約1.6萬港元)。
針對上述雙標問題,有學者建議外賣平台可要求商家標註商品屬性,如「預製菜」、「解凍翻熱」及「現場製作」等。他稱,當凍肉偽裝鮮肉成為潛規則,當包裝費接近甚至超過食材成本,不僅傷害消費者,也會損害整個外賣行業,只有打破訊息壁壘、提高違法成本、重塑監管體系,方可讓外賣及堂食回歸「同質同標」,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公平。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