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模式將擴展至全港醫院 醫管局:可縮短輪候時間
醫管局因應本港人口老化,預期公立醫院進行白內障手術的需求會持續上升,在下月起,把新的白內障手術模式擴展至全港醫院聯網,安排符合要求的病人進行手術。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在今年首半年,試行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模式,至今有逾630人接受手術。醫院在試行期間的白內障手術時段,由每星期1天增至4天;手術室每節手術量亦增加6成,至每節可處理8宗手術。
輪候白內障手術平均等約3年 醫院:舊手術模式下醫生須「一腳踢」
目前醫管局每年約有2.5至3萬宗白內障新症;截至6月底,有近6.6萬人正在眼科排隊輪候白內障手術,平均需等待約3年。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醫院行政總監冼藝泉指,根據以往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模式,醫生在手術前後及進行手術時,均是「一腳踢」,在舊模式下,術前準備工作須花費很多時間。
新手術模式減少不必要手術流程
醫管局表示,新的手術模式省去不必要的流程,更新的流程涵蓋手術前後不同步驟,包括病人手術前要自行在家滴放大瞳孔的眼藥水、院方簡化入院時填寫的文件、由護士代替醫生進行眼睛及皮膚消毒、安排兩組護士交替協助,以節省為下一位病人準備手術儀器的時間,期間醫生則專注負責主理手術。
兩組護士「換輪胎」形式交替進行手術 節省準備手術儀器時間
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模式是在同一手術室進行,當前一名病人完成手術後,相隔約5分鐘,便可讓下一位病人入手術室接受手術,加快流轉。冼藝泉把手術模式比喻為好似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中,團隊更換車輛輪胎的做法,當護士把剛完成手術的病人送離手術室,下一組護士會把另一位病人送入手術床預備,醫生可以更快進行下一輪手術,做法可節省護士為下一位病人準備手術儀器的時間。他相信,新模式可逐漸減少每年輪候手術的人數,從而縮短輪候時間。
病人:術前自行滴眼藥水並不難
曾接受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模式的李女士指,手術前曾會見醫生及護士,聽取滴眼藥水的指引,提前獲派發3支獨立包裝的眼藥水,以及印有滴眼藥水資訊的提示紙。她說,護士在進行手術前一天,再致電提醒需準時滴眼藥水,認為做法不難。
新界東醫院聯網高級護理主任唐美霞指,目前只有數宗病人未跟足指示滴眼藥水,如果有相關情況,院方會彈性處理,按照傳統方式,由醫生處方眼藥水,再由護士幫助病人滴眼藥水,把病人進行手術的時間略為延後,強調沒有病人延誤或取消做手術。
記者:王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