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淡增持|谷子經濟如何超遲部署|令兌衷
CHIIKAWA DAYS 特展在尖沙咀K11 Musea開幕。以CHIIKAWA的衣食住行為主題,預計入場人次將超過六位數,並宣佈延長一週展期及加售門票。有內地粉絲專程來港,讚設計具香港特色。
雖然開頭幾日天公不造美,但有本港粉絲形容CHIIKAWA風潮已形成一套生態和經濟模式,「我覺得佢唔單止係一個展,係包括地鐵啊,好多唔同地方都有合作,好似一個CHIIKAWA經濟咁樣。」
這個不知是否大會指定對白,但近排香港股樓個勢都叫做有所好轉,啟德搞波場內算是有聲有色,尖東站出入閘機加入吉伊卡哇的可愛聲效作為提示聲,都是盛事帶動創意。
講起這些公仔,當然不可以不提Hello Kitty,近來有一部名為《Hello Kitty and Friends Supercute Adventures》的動畫,原本或許會讓人期待以全球知名的Hello Kitty為主角,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據講,在最受歡迎的單集Kuromi’s Bad Day中,Hello Kitty只是扮演配角,負責安慰脾氣火爆、身穿亮粉紅色服裝的Kuromi,而且這並非個別案例,在過去十年的年度粉絲最愛角色投票中,你以為Hello Kitty肯定是大熱,年年考第一?事實她只是贏過一次!是反映Hello Kitty母公司推動Kuromi的多元化策略。
事關2025年是My Melody誕生50週年,及Kuromi誕生20週年,後者在中國尤其受到歡迎。在日本及海外粉絲進行的角色人氣投票中,這兩個角色與Hello Kitty同樣受歡迎。三麗鷗(Sanrio)特別推出歌曲及Kuromify the World市場推廣活動,旨在擴大其粉絲基礎。
日本上市的Sanrio,其實套路與迪士尼差不多,有些季節限定都會特別轉推二線成員,例如另一角色My Melody,與Kuromi共同主演Netflix的新系列。其所擴展的角色陣容在新項目中扮演關鍵角色,例如去年加州開設的Gudetama(一隻懶散的蛋黃)主題咖啡廳,甚至主題樂園擴張等。
這亦是Sanrio自2020年rebranding的重要一步,當時92歲的創始人將公司控制權交給其31歲的孫。公司營運利潤從當年的21億日圓(約2000萬美元)增至去年3月止年度的518億日圓,股價更飆升13倍,過去一年幾乎翻倍。
Sanrio過去依賴玩具銷售,如今轉向知識產權授權,後者現佔收入一半,已成為日本領先的知識產權(IP)公司之一,其獨特角色IP吸引了全球粉絲。而公司長遠策略旨在以多元化角色陣容「盡可能為更加多人帶來微笑」,全面覆蓋粉絲群。
Sanrio的下一個目標是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北美和歐洲。Hello Kitty在日本以外地區的收入佔比已從2010年代的90%,降至現今約一半,逐漸被其他公司出品的角色搶風頭。幸好Hello Kitty 50周年帶動其他角色人氣上升,北美及中國的版權收入超出預期。
十年前,Sanrio因競爭對手的崛起而業績下滑。2014年在日本上映的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是以不少日本遊客都會專程來港迪士尼玩新園區)大獲成功,導致其在美國的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的產品銷售逐漸下降。公司經歷了長期的困難,新冠疫情更使其陷入經營赤字。
公司近年則專注於數碼化,其Hello Kitty and Friends的YouTube頻道擁有超過300萬訂閱者,還進軍美國及歐洲年輕人喜愛的Roblox平台(你見RBLX股價走勢就知有幾勁),擴大角色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Sanrio在擴張過程中面臨來自更大品牌的激烈競爭,如《星球大戰》和另一日本經典品牌Pokémon。市場擔心股價升得過急之餘,特別是一家以靠賣IP為核心的公司,似乎正帶著投資者去冒險。儘管公司資本效率提升,在Hello Kitty帶動下ROE達49%,跑贏很多日本企業,但仍要面對強日元及美國關稅影響。
撇開講,日本企業的估值仍相對偏低,美國上市公司企業價值對營運利潤(扣除折舊和攤銷)是11倍,而日本企業的中位數僅7倍,部份原因是管理層傾向浪費股東資本,很多上市公司持有巨額現金儲備和大量非必要資產(以中位數計平均持有的現金佔其總資產的21%,相比之下這個比例在美國僅為8%)。但有危自有機,在美國要優化企業運營是很難,來到日本就簡單改善效率就能帶來巨大回報積效。投資者不用怕超遲部署,講隻Sanrio,不是Labubu。
令兌衷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