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 城大學者提8建議應對
本港今年備受極端天氣侵擾,天文台於短期內5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打破歷年紀錄。而亞洲各地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從破紀錄的降雨量、颱風到熱浪持續侵襲,有氣候科學家提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包括投資氣候科學、改變出行模式及改善治理與透明度等8大建議,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今年4月才移居香港的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Benjamin Horton教授,已經親身經歷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包括日前打破8月份單日降雨量紀錄的黑色暴雨,以及10號颶風韋帕帶來的強風與洪水。他指降雨模式變得更不規律,長時間的乾旱後迎來傾盆大雨,不僅是一場環境危機,更是一場公共衞生、經濟和基礎設施的挑戰。
Horton教授為香港未來30年概述8項策略性優先事項,當中包括投資氣候科學,指有助了解周遭的變化、保護社區,並為一個更健康的地球創造更智慧的解決方案;加快再生能源發展,他指香港的再生能源市場佔有率在亞洲屬最低之一,需要優先發展海上風力、太陽能及區域電網整合項目,與內地先進再生能源產業的合作,將為香港開拓新機遇;改變出行模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步行及單車代步,而氫能技術和擴展充電基礎設施,有助於交通運輸脫碳,同時紓緩交通擠塞與改善空氣質素。
在能源方面,綠化建築環境有助利用自然過程減少熱量,從而降低能源使用,讓人們在不依賴冷氣的情況下感到舒適;提升社區參與度,他指氣候行動必須具備包容性,透過教育、公眾意識提升與青年參與,可培養可持續發展文化。
至於增強氣候應變能力,則將工程與生態系統結合,為所有人打造更安全、更有活力的海岸線;改善治理與透明度,他呼籲採用整體政府參與的方式,建立清晰的問責制、定期的進度報告和開放數據,以建立公眾信任,同時確保政策成效。最後是投資碳捕集技術與循環經濟,香港應投資碳捕集與封存(CCS)、結合CCS的生物能源,以及循環經濟模式,創新措施可與現行政策互補,助香港在區內氣候科技領域發揮領導作用。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