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與國家文物局合辦唐代專題展覽 為歷來規模最大
正於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的唐代專題展覽「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由發展局與國家文物局合作籌辦。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梁子琪在本台節目表示,有關展覽是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以及展品最多的同類展覽,共展出約300件展品,大部分展品從10個內地省市共28間文博機構借來,其中50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唐朝對中國及外國的影響力廣泛及深遠
展覽分為8個單元,展現唐代行政管治、長安城規劃、人民生活,以及貿易文化交流等。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表示,唐朝的影響力廣泛及深遠,對當代中國而言是「這麽遠那麽近」,現代中國文化多承傳自唐朝;外國各方面的發展亦有借鑑唐朝文化,例如日本及南韓的城市規劃及建築風格,部分參考自唐朝,有外國地區亦實行唐朝的科舉制度。
蕭麗娟期望,展覽能展現出「唐風萬里」的景象,並體現唐代多元、交融及開放的面貌。
展品反映唐朝開放包容 容許外族當官及女性打馬球
究竟唐朝有多開放包容?梁子琪舉例指,有展出的人俑是異族樣貌,部分異族人俑身穿豹皮褲跳舞,亦有異族人俑身為文武百官,反映當時外族人士與唐人的交往不只局限於貿易往來,有才華的外族人士亦可於朝廷表演及擔任官職。
另外,展品中亦有正在打馬球的女性人俑,梁子琪形容,古代女性能打馬球其實頗不容易,須經過長時間訓練,加上要在馬匹上揮舞棍子、與對方隊伍比拼打球,容易墮馬受傷,但當時的女性能克服挑戰、參與有關活動,亦側面印證唐朝的開放及包容。
香港為唐朝對外貿易的關鍵角色
展覽其中一個單元,更呈現了香港在唐代海上貿易的重要角色。古物古蹟辦事處從收藏的超過2.3萬件本港出土的唐代文物中,精選29件於展覽展出,包括受唐代海外買家歡迎的陶瓷器。梁子琪說,當時唐朝向世界各地出口瓷器,而從香港出土的陶瓷碎片,印證香港在唐代有份參與轉口貿易;而唐朝廷更於本港屯門駐軍防衛,反映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梁子琪又表示,展覽的導賞團及語音導航有多種語言,包括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希望除了鼓勵本地市民欣賞展覽,亦能吸引世界各地遊客前來,認識唐朝之餘,亦了解香港在唐朝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