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1.3萬學童將患深近視 視光師促眼科保健加入眼軸長度測量
兒童近視情況相當普遍,甚至有惡化迹象。香港執業視光師協會今日(21日)就公布一項研究,指出由兩成無戴眼鏡的學童視力並不合格,並推算現時六至八歲的學童中,有1.3萬人未來可能出現深近視,導致其眼疾風險加劇。為改善學童視力問題,協會組織視光師成立「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工作小組」,並向政府提出建議書,建議政府將到校視力篩查服務標準化,並與學童保健中加入「眼軸長度」測量,以便評估及預測近視等。
工作小組成員李一婷指出,近視即屬屈光不正,成因包括遺傳、環境因素等。而深近視人士,即近視程度達500度以上,同時出現其他眼疾,包括黃斑病變、青光眼等的風險亦會增加。而眼軸長度,即眼角膜至視網膜的距離,與近視有關。有部分兒童的眼軸較長,導敢光線無法聚焦於視網膜,造成近視,且情況會不斷惡化,加劇視網膜變異風險,甚至因眼球被拉長而有視網膜穿孔甚至脫落的風險。而內地專家就於2023年達成共識,認為測量眼軸長度有助近視防控。她又提到,一般而言,為幼童提供視力檢查的黃金期是八歲之前。
香港執業視光師協會於去年到小學為710名學生進行視力測試,結果發現兩成未有配戴眼鏡的學童視力不合格。協會又引用本地及外國研究數據,推算現時6至8歲兒童中,逾1.3萬人日後或會出現深近視、4,600多宗黃斑病變,以及3,700多宗青光眼病例。
工作小組另一位成員譚秉鈿就指出,現時由政府提供的學童眼科服務,就只有學童保健的視力測試,惟相關測試結果只得合格與不合格,不會測出學童近視度數,亦不會量度眼軸長度,而後續跟進往往要靠家長處理。同時,由於學童保健設於平日,令家長往往要請假才可帶學童參加,導致逾3成半學童未有接受相關眼科檢查。另外,疫情期間小孩經常留在家中,經常近距離看平板電腦等,亦是幼童近視情況加劇的原因。若出現近視,即使接受激光矯視手術,亦無法改變眼軸長度,也無法降低患者的視網膜脫落及患上眼疾的風險。
兒童專科醫生張傑就提醒,家長不應「信晒小朋友所講的睇唔睇到野」,因為小朋友可因應情況,「睇唔清就靠得更埋」,然後以為自己沒有問題。因此,家長應該自己留意小朋友的視力情況,例如經常揉眼、瞇眼看東西等,可能反映孩子看得不清楚。
協會會長葉笑麗引述該會早前的一項研究,指出學童稱自己看不清楚時,其近視情況可能已達165度,反映有需要及早識別及預防學童出現近視。已協會早前就向政府提出建議書,建議政府推出政策,將到校視力篩查服務標準化,涵蓋所有小學學童,並於學童保健眼科篩查中引入眼軸長度數據,又建議建立基層眼科護理服務、推動醫療人員及視光篩之間的轉介、資助低收入家庭接受牙科服務,以及加強宣傳等。
此外,協會亦將於新學年,即九月開始,組織視光業界義務到小學提供視力篩查,期望可服務所有小學。若於篩查中被發現視力有問題,且屬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會獲資助接受詳細驗眼及配眼鏡服務,名額600個。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