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指蘋果增投資美國本土為對沖特朗普關稅威脅
蘋果公司宣布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本土製造業,令公司未來的投資總額增至6000億美元。彭博分析認為,蘋果選在與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舉行活動前公布這一投資計劃,顯然是想在全球經濟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爭取政治支持,並且增強供應鏈韌性。消息公佈後,蘋果股價應聲上漲,顯示投資者認為,這是應對特朗普關稅威脅的一個有效對沖措施。
蘋果承諾的1000億美元投資,主要是針對半導體領域,用於聯合台積電、GlobalFoundries、三星、德州儀器、博通、應用材料公司以及安靠技術等合作夥伴,共同構建一個擴大的美國矽供應鏈。此外,投資還將擴大美國關鍵組件的製造,包括得克薩斯州Coherent公司生產的用於人臉識別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以及肯塔基州康寧公司生產的美國製造的蓋玻片。
與早先承諾的5000億美元投資不同,蘋果今次的投資計劃是專門用於美國製造計劃的項目,項目初衷是將蘋果更多供應鏈轉移到美國本土,特別是高價值關鍵組件。雖然是一項引人關注的投資,但計劃並未提及將iPhone組裝生產線轉移至美國。儘管特朗普頗有怨言,但在美國組裝iPhone的可行性依然很低,部分分析師預測在美國製造iPhone的成本可能高達3500美元。
蘋果的投資似乎集中於資本密集度高、戰略上至關重要的產品,這些產品的供應鏈韌性更重要,補貼幅度高於增加的成本。此前蘋果已經宣布將在得克薩斯州新建工廠生產AI伺服器,在國內採購稀土磁體,增加對美國晶圓廠的先進半導體採購。因為《晶片法案》的補貼已經抵銷了在美國建設和營運半導體晶圓廠的高昂成本,半導體計劃的可行性要更高。
不過彭博亦認為,北京不會被動旁觀。中國在對蘋果供應商施壓方面一向沒有太多猶豫,比如2023年對富士康的調查。早前在美國官員多次強調想要中國依賴美國技術後,中方還約談了輝達。彭博指,蘋果需要小心權衡,既要滿足華盛頓對國內投資的要求,同時有要避免引發北京方面的報復。中國控制著關鍵供應鏈瓶頸,而且蘋果仍要依賴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給了中國很大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