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精靈喬米:從選手到主播主持,我把壓力演成熱愛
在最新一集《尷尬專訪中》中,來賓「電競精靈喬米」以實況主、遊戲主播與活動主持等多重身分現身,談起進入狀況的儀式、實況工作壓力、從電競選手到舞台的轉型,以及一路上那些讓人臉紅又難忘的「尷尬瞬間」。她說自己是「怕寂寞」的人,正因如此才打開直播找同好;當直播成為工作,又學會用更長的開台時間,把義務變回熱愛。
喬米的暖機儀式若是主播場次,喬米會先「跟搭檔拼命聊天」,不讓現場冷下來,邊聊時事邊培養默契,視為最快暖機方式;若是單人主持,她會在後台「一直走動、甩手放鬆」,用身體告訴自己不緊張,像運動員上場前的熱身。喬米是怕寂寞的人,但是被問到「國際孤獨量表」能接受到哪一格,她回憶小時候在SARS期間獨自進開刀房的經驗,雖達到量表最強等級,卻覺得真正孤單的是「看戲、看電影、遊樂園」這種需要分享的時刻;她很少一個人逛街,出門多半有明確目的就走。這份性格,也讓她後來選擇在平台開台,從「一兩位觀眾」開始,尋找能一起玩的戰友。
談到把實況回放(VOD)設成「只適合特定觀眾」,她直言多是配合平台政策,例如有血腥暴力標示或十八禁要素的遊戲(如GTA)會在後台勾選相應標籤,讓內容呈現更安全;她也笑說,雖然平台有限制未成年使用,但網路上的「我已滿歲」永遠無從驗證。她與某手遊廠商合作多年,因簽有時數合約,常在身體或情緒不佳時仍得硬撐,「興趣變工作」的壓力讓她常想「要不要明天開始不播了」。她的調適方式很不一樣——把開台時間拉長:例如前段完成工商義務,後段改玩自己喜歡的遊戲、和觀眾聊天,讓「作業感」降到最低,也避免被誤以為變成某公司的台。
從選手經歷延伸到主播,喬米熟悉賽事章程與規則,能自然與選手互動;她最愛的是「不用完全靠個人魅力吸引觀眾」,因為大家本就為比賽而來,她做的是分享更深入的觀點。主持則像天賦——她從小喜歡模仿廣告與電影語氣,第一次在大廠舞台主持其實緊張到發抖,後來把主持想像成「跟大家聊天」,逐漸克服舞台恐懼。
喬米她自述家境不佳、單親長大,為了學費與訓練費用,早早打工、接主持補貼;但真正想被看見的身分是「演員」。她從表演科系一路念到大學,也曾在重要課程與高額主持撞期時,選擇「留在課堂」而不是賺進可觀車馬與主持費;她承認這是「選夢想不選麵包」的取捨,因為在台灣當演員機會不多,「能把握就把握」。至於短劇與Reels?她說只要是演出機會都珍惜,重點是角色與劇本。
提到最經典的尷尬故事,發生在她老家客廳開台時——媽媽怕她沒吃水果,把「剝好的香蕉」直接伸進鏡頭,她急喊「你要害死我嗎!」畫面被觀眾剪下成梗圖,至今仍被拿出來笑。她打趣說那次差點「被ban台」,是會被記一輩子的等級。
她籌備的實況新節目,結合戶外旅遊、生活知識與手作,還會帶其他實況主「一起去玩」。雖然第零集碰上機器過熱、訊號不穩等「首播魔咒」,但大家玩得開心、觀眾也買單,她相信之後會越來越順。喬米坦言「不喜歡自拍」,過去IG更新少;但理解現今社群等同名片,未來會以Reels與影片記錄電競、主持、Coser與演員相關內容,也想開訪談節目,邀請身邊職人聊專業。
喬米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