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萬人登記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 有長者稱冀死後回歸自然
百年歸老後回歸自然,是不少人的心願,綠色殯葬概念近年漸為市民受落。截至今年5月底,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有近1.6萬人登記;2024年綠色殯葬使用率更創歷年新高。
一班老友記參加食環署舉辦的紀念花園導賞團,參觀屯門曾咀紀念花園和曾咀靈灰安置所,了解綠色殯葬,以及相關的設施和服務。行程伊始,導賞員先介紹金屬撒灰器和一次性紙撒灰器的分別,參加者其後轉往紀念花園,實地觀看導賞員示範撒灰的過程。撒灰後,家屬可使用澆水壺灌溉草地,幫助骨灰融入土壤、滋養大地。
有參加者表示,已將化作春泥的願望告知家人,並獲他們支持。首次踏足紀念花園的82歲婆婆李玉嬋,形容環境開揚、舒適,又能看到海。她希望過身後,骨灰可撒在紀念花園的鵝卵石道。同樣初訪87歲的婆婆蔡秀玲,發現花園景色優美,更可欣賞海景,感覺舒適。骨灰撒在這裏,不用焚香,也不必刻意準備,親人拜祭也較為方便。87歲伯伯鄭廷飛,曾先後到訪鑽石山和哥連臣角的紀念花園,並與子女分享把骨灰撒在紀念花園的意願,可時常沐浴在陽光下,也可感受天氣,既可省錢,又免卻骨灰被封住,毫無「自由」之苦。
食環署近年積極推廣綠色殯葬,選擇綠色殯葬的市民可在全港3個指定海域或不同紀念公園撒放骨灰。現時,食環署轄下的紀念花園有13個,曾咀紀念花園不僅是全港最大,更設有頌禮室,供市民撒灰前舉辦簡單悼念儀式,又有名為「渡船」的藝術裝置,寓意將家屬思念送往彼岸的先人,讓市民投遞心意信箋,表達思念。至於沙田石門的無煙靈灰安置所和紀念花園,則約於今年第三季啟用。
食環署高級衞生督察李啟倫表示,截至上月底,累計超過15,800名市民在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登記,而在已故登記人士當中,最終採用綠色殯葬的比例達七成多。即使市民生前未有登記,後人也可為先人安排綠色殯葬。去年,綠色殯葬使用率創歷年新高,達18.2%,其中8,522宗使用紀念花園、1,032宗在海上撒灰。食環署逢周六會提供免費海上撒灰渡輪服務,船身設計上月起換新裝,期望增添撒灰的儀式感。
此外,食環署也透過多元化項目探討生命課題,2024年8月起推出人生學堂活動系列,活動包括介紹晚年支援和身後安排的生死博覽會、尋訪社區景點反思生死的社區導賞團等,至今吸引共約5,000名市民參與。其間,部門也為不同團體和市民提供免費講座、紀念花園導賞團、社區深度遊等,逾2萬人參與。食環署衞生總督察林鎮濠表示,隨着綠色殯葬的普及,部門會繼續擴展相關設施,並利用人生學堂活動系列等生動主題,推廣生前規劃、加強公眾教育,令綠色殯葬逐步成為處理骨灰的主流方式。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