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 運動心理學淺談(91):運動與精神健康-以競技運動作為反脆弱心態的修煉之道
【體路專欄】運動在精神健康上可以帶來的正向影響,相信你能找到不少釋放多巴胺,減低抑鬱情緒的文章。除了這個視角,我今天更想提出以競技運動塑造反脆弱心態以克服當下社會精神健康的挑戰。
什麼是反脆弱?
反脆弱(Antifragile)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其著作《反脆弱》中提出了一個的概念。脆弱的心態害怕失敗,追求穩定,稍有波動便會崩潰;韌性則能承受壓力,恢復原狀;而反脆弱則更進一步,它擁抱波動,甚至主動尋求挑戰,從失敗和創傷中汲取力量,實現質的飛躍。這種思維讓我們不再被動地應對生活中的「黑天鵝事件」(即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而是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契機,在逆境中脫穎而出。
為什麼競技運動是一個塑造反脆弱心態的好平台?
競技運動充滿著壓力,不確定性及失敗。長久的訓練,但比賽當中一個失誤及一個決定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甚至突如其來的傷患,比賽的延期或取消都會為參與者帶來身心的壓力及創傷。正正因為有這些元素,如加以善用作為介入點,或許可以培養出很多頂尖運動員都擁有的「大心臟」。
如何以競技運動培養反脆弱心態
首先要接受不確定性。在競技運動中,就算你百事俱備,賽局發展亦可以不如人意,接受當中落差,反思自己仍然可以在變化中做到什麼,重新建立可實行目標,應對變化。
另外,從失敗中學習。競技運動中挑戰失敗或輸掉比賽的人往往就是大多數,參與競技運動,將有極多機會學習面對失敗。往往通往成功的關鍵,就是利用每次失敗機會作出檢討,分析原因及調整策略去改進自己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最後是管理情緒,保持穩定。競技運動固然激情無限,所以我們是透過運動學習在波動中保持內心的穩定,在具壓力時冷靜應對;在激動時覺察免失方寸;在低迷時喚起衝勁等。
反脆弱與精神健康
反脆弱心態能夠令我們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比如考試失敗、裁員或意外發生。通過擁抱不確定性,持續進步成為更強大的自己,我們仍然可以在創傷中成長並找到新的機會。例如,在競技運動中落選,雖然都會難過,但以反脆弱的心態看待這種失去,會促使你將這次經歷視為重新審視自己及生涯目標的機會,可能會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和使命,而不是單向地抱怨或恐懼。
反脆弱是「打不倒我,使我強大」的心態,都需要時間經歷及鍛鍊方能鞏固,競技運動就是一個上佳的訓練平台。期望大家都可以透過運動健身健心,在多變的社會面對不同的挑戰,起伏甚至突如其來的打擊,都能以反脆弱心態在波動中找到方向,從逆境中「COME BACK STRONGER」。
參考資料:
<反脆弱>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著 (2012)
文:張沛廉
註冊社工
中國香港閃避球總會精英事務委員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學碩士
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
第七屆創新社工夥伴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體路Sportsroad》
屬於香港人的體育新聞平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roa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portsro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