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歲以上注意》確診青光眼,他忽略「1件事」視野慘剩一半!控制喝水量、不趴睡...4招預防青光眼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3月21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視神經病變,因早期幾乎沒有自覺症狀,患者往往難以察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病因,由於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往往在眼科檢查中才意外發現,常在確診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為響應「世界青光眼週」,喚醒民眾對青光眼這一無聲視力剋星的關注,臺北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舉辦衛教講座,普及青光眼知識,為民眾的視力健康把關。然而,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台灣每四位青光眼患者中,僅有一位遵循醫囑規律點藥[1]。對多數患者而言,眼藥水可以有效控制眼壓,延緩視力損害,降低致盲危機,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青光眼早期無症狀,1情況視神經恐已受損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主治醫師郭哲源在講座中指出,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視神經病變,因早期幾乎沒有自覺症狀,患者往往難以察覺,約7成患者是在健檢或因眼部不適就醫時才被意外診斷。當患者自覺視物模糊、中心視覺發生變化才前往診治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視神經已受到嚴重不可逆的損害。

青光眼年輕化!3大高風險族群快做這些檢查

過去青光眼常見於5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然而近年來年齡層有下降趨勢,30至40歲患者比例明顯增加,推測與現代人的生活用眼負擔增加,或近視盛行有關。且台灣許多患者屬於「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單靠一般的眼壓測量可能無法診斷,建議高風險族群,如:

  • 青光眼家族史

  • 三高族群

  • 高度近視者(含已近視雷射手術者)

應定期接受完整的青光眼檢查,包含眼壓眼底視神經檢查等,以便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

針對高度近視族群郭哲源醫師特別提醒,近視雷射手術後雖解決高度近視需要配鏡之不便,但近視雷射僅改變屈光度數,眼球結構仍與高度近視者相同,因此即便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民眾仍應保持警覺,定期檢查,以免錯失早期診治時機。

青光眼治療「規律點藥」控制眼壓是關鍵

青光眼治療的核心目標是穩定控制眼壓,防止視神經進一步受損,維持視覺功能與日常生活品質,然而遵守醫囑規律用藥是現今青光眼治療的挑戰。柯玉潔主任分享,一名75歲男性患者十年前確診青光眼,卻未遵循醫囑規律點藥,中途也長達四年未回診,直至自覺視力嚴重惡化才重新接受治療,結果發現已喪失一半視野。該患者目前在規律點藥下,視野與視覺功能穩定控制,但若能及早規律用藥或接受雷射協助控制眼壓,結果或許不同。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指出,青光眼治療需把握黃金期,點藥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控制方式,若眼壓無法穩定,患者可能需進一步接受手術。近年研究顯示,若在藥物治療前以雷射治療介入降低眼壓,延緩視野惡化的效果可能更佳[3]。此外,即便手術能穩定眼壓的控制,已受損的視力仍難以恢復,因此確診初期便應積極遵循醫囑,以減緩病程進展。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柯玉潔主任提醒,及早規律用藥或接受雷射,可穩定控制視野與視覺功能。

怕眼睛刺痛,抗拒點眼藥水?醫授1解方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僅1/4患者遵循醫囑、規律點藥[1]。柯玉潔主任從臨床觀察同樣發現,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遺漏用藥情況,主要原因為患者難以在短時間內感知青光眼用藥治療效果,卻同時要經歷藥物副作用帶來的不適,如眼睛刺痛、眼紅等,從而影響他們持續點藥的意願。據觀察,年輕患者常因生活忙碌而忘記點藥,年長患者則可能因手眼協調不佳,無法準確點藥,進而影響眼壓控制效果。柯玉潔主任表示,目前已有每天僅需使用一次的眼藥水,患者對這類眼藥水也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2],而對於需使用兩種以上眼藥才能達到降壓效果的患者,也可選擇結合了兩種不同機轉成分的複方眼藥水。透過簡化用藥次數與流程,患者的點藥遵從性有了明顯改善,能更好地將眼壓控制在良好範圍,顯著降低視野缺損的惡化。

日常4招穩定眼壓,預防青光眼上身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張毓帆指出,相較於藥物副作用,未受控的青光眼對生活影響更大。視力模糊會導致上下樓易踩空,或因視野缺損無法連續閱讀文字、無法開車。除了藥物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穩定眼壓,如:

  • 規律運動

  • 適量攝取咖啡因

  • 控制飲水量

  • 避免長時間頭低腳高或趴睡。

張毓帆醫師提醒,及早發現並規律治療青光眼,可維持視覺功能,降低失明風險,患者應從確診初期積極配合醫囑,若出現不適應及時與醫師溝通,確保治療持續,守護視力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群傳授青光眼治療秘笈,呼籲民眾定期檢查,為視力健康把關。

延伸閱讀
「眼藥水」點錯恐致乾眼症、青光眼!你該知道的「眼藥水」6大成分、副作用、注意事項
為什麼「青光眼」好發在冬天?四十萬台灣人都有的眼疾,小心「視力小偷」悄悄上門
天天五蔬果,竟是一堆病的元兇!青光眼、胃疾…原來是寒氣積體內,快靠中醫的「12字箴言」排出體內陳年寒氣

參考資料

[1] Hwang, D. K., Liu, C. J., Pu, C. Y., Chou, Y. J., & Chou, P. (2014). Persistence of topical glaucoma medicatio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Taiwan. JAMA ophthalmology, 132(12), 1446–1452. https://doi.org/10.1001/jamaophthalmol.2014.3333
[2] Honrubia, F., García-Sánchez, J., Polo, V., de la Casa, J. M., & Soto, J. (2009). Conjunctival hyperaemia with the use of latanoprost versus other prostaglandin analogues in patients with ocular hypertension or glaucom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93(3), 316–321. https://doi.org/10.1136/bjo.2007.135111
[3] Gazzard, G., Konstantakopoulou, E., Garway-Heath, D., Garg, A., Vickerstaff, V., Hunter, R., … & Zhu, H. (2019).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versus eye drops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ocular hypertension and glaucoma (LiGH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93(10180), 1505-1516.

責任編輯:曾耀儀

查看原始文章

不吃早餐,更能燃燒脂肪?醫學博士:14天堅持這5原則,輕鬆達成間歇性斷食

良醫健康網

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降7成!第一名神經內科醫師教你預防「腦退化」

良醫健康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幽門桿菌與止痛藥並列胃潰瘍主因!醫:「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晚勤用護膚品也乾燥甩皮?醫生教吃1物是保濕神器

am730

肌膚鬆垮怎麼救?名醫黃毓惠揭三大保養重點:飲食+保養+防曬一次到位

Heho 健康(台灣)

再增 1 例瘧疾!今年累計創 19 年同期新高,「這 19 地區」旅遊要小心

Heho 健康(台灣)

台灣每年近千人遭蛇咬 疾管署公布「血清使用與急救原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高血糖影響「性生活」?醫警告: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號!

am730

想瘦身卻越減越糟?中醫揭: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

中天新聞網

夏季防中暑還要防泌尿道感染 醫曝「高危險族群與5大高風險因素」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腕隧道症候群半夜麻到痛醒! 醫採正中神經解離術緩解

NOW健康(TW)

晚餐8點後吃恐增胃癌風險!醫:比一般人高7.4倍

中天新聞網

在家運動|弓步練四頭肌/臀大肌 肩橋強化膕繩肌

am730

台灣B肝治療涵蓋率僅28%!39歲以上可公費篩檢肝炎

中天新聞網

在家運動|利用椅子健身 坐式收腿提膝/斜向捲腹強化腹直肌

am730

大肚腩+高血壓族群增加!代謝症候群危機升高 社區診所、血壓站加強防守 

Heho 健康(台灣)

24歲以下免費梅毒快篩!疾管署推匿名諮詢、快篩服務

中天新聞網

久坐恐致3種癌增30%死亡率 醫生教3招降風險

am730

屈公病全球大爆發!廣東一週增2892例 佛山最嚴重

中天新聞網

病人出院不再焦慮! 居家照護即刻接軌不中斷

台灣健康醫療網

類鼻疽又增3例!今年累計35例2死 65歲以上患者居多

中天新聞網

10多歲男赴多哥「被蚊咬」染瘧疾!境外移入創19年新高

中天新聞網

落雨打風見頭痛頭暈?日本醫生︰氣象病作怪

am730

先從產檢開始!國健署推「爸爸手冊」助準爸爸同行孕產路

中天新聞網

白內障手術破38萬件 高階人工水晶體助老花與散光改善

NOW健康(TW)

「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半夜小腿猛抽筋,她頻繁痛醒竟是「枕邊人」惹禍?醫揭「夏季抽筋」有2種:補充4營養素+多喝水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長輩帶狀皰疹發病「痛不欲生」,醫:疫苗接種是最佳保護

Heho 健康(台灣)

飯後散步不只助消化!研究:多走5分鐘罹1病風險降 5大健康益處話你知

am730

他髖部疼痛竟是「這裡」壞死 姊姊看病意外查出病因

台灣健康醫療網

屈公病襲廣東!港澳出現確診 疾管署升級第二級旅遊警示

中天新聞網

「全球最老嬰兒」 俄州夫婦移植冷凍近31年胚胎成功生下兒子

VOCO News

醫療事故|今年首季現7宗醫療風險警示、19宗用藥錯誤事件!有病人無辜遭切錯甲狀腺需「捱多刀」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燙傷|少年食譚仔慘遭滾水燙背,背部大面積甩皮流血水!父親:看到都流眼淚,憂影響兒子運動員生涯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天氣炎熱想降溫?風扇長時間直吹 可致面癱

am730

手腕反覆使力恐患腕隧道症候群!醫:正確姿勢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康普茶促消化、解便秘!醫籲:孕婦、幼兒謹慎飲用

中天新聞網

魚油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醫:營養補充品非萬靈丹

NOW健康(TW)

腹部腫脹、體重異常增加小心是「腹水」 但不一定是癌!醫解析4大成因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全球醫療資訊盛會MedInfo 2025首度登台 臺灣以數位實力接軌國際健康科技

台灣健康醫療網

屈公病讓新生兒臉變黑!醫示警:嚴重併發症恐致肝衰竭

中天新聞網

治療師教你癌友 3 階段運動指南!動對了 體力增強 生活品質大加分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