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投訴冇反應 成街單車懶得清
本港單車租賃店肆無忌憚,長期霸佔行人通道擺放單車,阻礙行人、危害安全,市民怨聲載道,卻屢投訴無門。申訴專員公署日前(12日)宣布介入,全面調查政府對單車違泊問題的規管機制,揭露食環署、民政署等部門「闊佬懶理」的施政亂象。問題癥結何在?是部門推卸責任,還是執法程序繁瑣?今集《功夫茶》直擊單車違泊亂象,剖析港府「有法懶執」的痼疾,促請當局正視民生訴求,勿讓公家資源淪為私人生意補貼。
新界多區單車租賃店肆長期將大量單車停放於店外行人通道,嚴重阻礙通行,甚至構成安全隱患。此亂象與本報《東呼即應》早前揭露的車房佔用咪錶位如出一轍。單車店將公眾行人路當作私人停車場,與車房霸佔咪錶位無異,皆是公家資源被私人生意「自肥」侵吞。行人路本為市民通行而設,如今淪為單車店的「生財工具」。單車違泊亂象並非僅限於租賃店舖,《東呼即應》今年3月亦報道,元朗鳳攸東街一帶單車亂泊問題嚴重,不少市民因碰撞受傷。當局口號喊得響亮,鼓勵「綠色出行」、締造「單車友善」環境,卻未有配套泊位,令人疑惑。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相關部門展開331次聯合執法行動,移除逾2萬輛違泊單車,足見問題之嚴重。然而,聯合行動雖展現部門協作,卻難掩前期規劃不足的弊端。正如有議員批評,多部門共同管理的地方,往往淪為「推卸責任」的溫床。當局常以「多部門管理」為由推卸責任。議員指出,單車違泊問題涉及食環署、運輸署等多部門,執法程序繁複,部門間互相「卸責」,導致問題懸而未決。
單車違泊問題看似簡單,處理卻異常棘手。食環署作為負責清理阻街的主要部門,屢被本報踢爆前線員工「蛇王偷懶」,管理層更是「睜一眼閉一眼」。當局若肯派員到單車店嚴正警告「不清即代清」,問題或可馬上解決,偏偏有人「不激申訴專員公署不甘心」,執法態度令人費解。
有意見目前正促請政府簡化執法程序,解決單車違泊問題。然而,單靠程序簡化恐難奏效,現實中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的心態不改,任何改革皆徒勞。有市民以學單車作比喻:「只靠輔助轆,永遠學不會騎車。」同理,部門若一味推卸責任,猶如為單車加裝「多餘輔助轆」,畫蛇添足,問題只會愈積愈重。公務員食納稅人之俸祿,理應積極解決民生問題,而非炮製藉口,推諉其他部門。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