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太陽能1月裝機達澳洲25年總和 為全球示範能源轉型
澳洲廣播公司(ABC)發表專題報道,探討中國的能源轉型,驚嘆中國單在今年4月的太陽能發電裝機量,已經超過澳洲過去25年的裝機量總和,迎來電氣化國家的時代。
中國能源局數據顯示,4月內地光伏新增裝機45.2GW(吉瓦),按年增加215%,按月增加123%;而據澳洲光伏研究所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澳洲光伏過去近25年累計裝機量剛剛超過40GW,佔全國發電量的近20%,已經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報道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並非出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道義責任,而更多是為擺脫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並解決這些燃料帶來的污染問題。報道指,隨著中國上世紀末成為世界工廠,到2006年碳排放量開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排放國,但累積計,美國仍是最主要的排放國,佔全球排放量的4分1,歐洲佔17%,而中國佔15%。
佔全球風光及電動車1半
報道指,到大約10年前,中國啟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一種許多"民主國家"難以想像的規模和速度,將國家資源全力投入清潔能源技術領域。能源智庫Ember中國首席分析師楊木易表示,中國使用大量政府補貼,投資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電動車和鋰電池,但情況就好像幫助嬰兒學行一樣,保護新興產業和技術成長。而這種支持並非無限期的,亦不是單純的補貼,而是科學規劃、持續投入和有針對性的支持。
而智庫「氣候能源金融」(Climate Energy Finance)的中國合作負責人王涵說,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清潔能源技術製造商的10年計劃,目標已經完全實現,並且在新的全球經濟中變得不可或缺,現時中國擁有全球一半的光伏太陽能裝機、一半的風電裝備和一半的電動車。
王涵指,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呈指數級增長,推動碳排放量呈現達峰趨勢,自去年3月以來,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穩定或下降。根據 Carbon Brief 的最新分析,今年首季,中國的排放量下降1.6%。中國的清潔能源出口,單在去年就使中國以外的全球排放減少1%,並將在未來30年持續發揮作用。
潔淨能源行業佔GDP已超房地產
王涵說,能源轉型亦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去年單是潔淨能源一個行業,就貢獻中國GDP的10%,已經超過了房地產。去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非疫情年份首次出現下降。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將在2027年達到石油消費峰值。而在2013年至2023年的10年間,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有3分2源自中國。
楊木易說,中國成功幫助世界降低轉型門檻,令其他國家更容易加入。王涵說,作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發展令人鼓舞,令她對應對氣候危機更有信心。澳洲國立大學氣候與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員戈森斯(Jorrit Gosens)就指,20世紀許多戰爭,都因為爭奪化石燃料資源而爆發,如果電氣化推進順利,這種局面也會改變,因為大多數國家都可以生產自己的電力,將會改變地緣政治。
戈森斯指,可再生能源是最安全的能源形式,因為它消除了進口需求,而且成本是穩定的,一旦建成,價格就鎖定,可以避免價格波動和供應風險。而中國的快速電氣化,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