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喝這杯,就能解決便祕!日本醫師的4個方法,防慢性便秘、降腸癌風險
對高齡長者而言,「便祕」是絕對不能小覷的症狀。若是演變成慢性便祕,腸道就會發炎,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對高齡長者而言,「便祕」是絕對不能小覷的症狀,因為便祕容易成為重大疾病的誘因。
首先,一旦便祕就會在廁所裡使勁出力,此時血壓會上升多達三十~四十。這麼一來,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就會大幅攀升。有不少人都是在上廁所時倒下,原因就與便祕大有關聯。
若是演變成慢性便祕,腸道就會發炎,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
不僅如此,腸道又被稱為是「第二大腦」,由此就能看出腸道的重要性,要是腸道狀態不佳很可能會造成身體的壓力,近年來更有報告指出「便祕與憂鬱症有關」。
在醫學上對便祕有許多不同的定義,本書主要指的是一週排便次數不到三次,排便時會感到痛苦,就稱為「便祕」。
越來越多人年屆高齡後會被便祕所擾的主要原因,就是「腸道的蠕動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弱」。為了預防便祕,首先該留意的就是要規律進食。讓自己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享用三餐,只要讓飲食步調變得規律,也能連帶調整排便的步調。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多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材也有助於預防便祕。平時不妨多將豆類(尤其是豌豆、四季豆)、地瓜、青花菜、牛蒡等蔬菜類,以及乾貨(蘿蔔絲乾、干瓢)、海藻類(寒天、羊栖菜)等端上餐桌享用。
此外,食用優格等「發酵食品」也能增加腸道內的好菌,幫助預防便祕。
不僅如此,平時也請多多補充水分。一定要勤於補充水分,才能讓大便變得比較軟。尤其是早上起床後就要先喝一杯水,除了能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同時也能幫助腸道蠕動。
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大多數高齡長者之所以會便祕,通常都是由於腸道蠕動變弱所引起,若能藉由運動保持肌力,便能達到預防便祕的效果。而且,只要活動身體,腸道內的糞便也會跟著往下動,有助於解決便祕的問題。
反之,若是運動不夠,糞便就會長時間停留在腸道之中,糞便停留得越久、腸道就會吸收越多糞便的水分,最後使糞便漸漸變硬,導致便祕情形變得更嚴重。
上述內容我介紹了各種解決便祕的方法,不過,「不要過度在意便祕」也很重要。就算沒有每天上大號,只要自己不會感到「難受不適」就不成問題。如果今天踏入廁所卻沒有上出來,也只要告訴自己「反正遲早會上出來的」就好。若是認真煩惱排便情形,讓自己陷入低潮,這對高齡長者而言才是更大的問題。而且,無論如何還是要讓自己放輕鬆,才能使腸道蠕動變得更加活躍。
延伸閱讀
越健檢,為何可能越加速老化?日醫師給「70歲後的你」:與其全身健檢,不如做「這2種檢查」
老人真的是「馬路三寶」嗎?日本醫學權威破解迷思:年輕人比高齡駕駛危險!老人放棄開車,是加速老化的開始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
書籍介紹
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的祕訣!
作者: 和田秀樹
譯者: 林慧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7/05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一九六○年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為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手、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在是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為專為高齡人士服務的精神科醫師,投入高齡醫療領域超過三十年。
著有《幸齡人生70開始》(商周出版)、《如果活到80歲》(方言文化)、《高年級的理想姿態》(天下生活)、《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時報出版)等。
相關著作:《幸齡人生70開始: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做好這些事,安心慢老快樂活》《好人,你可以不吃虧》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