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首5個月電騙案升2成 但受騙金額跌6成半
警方在今年首5個月,接獲2574宗電話騙案,數字較去年同期上升近2成,但涉及損失金額就按年下跌近6成半,約4.3億元。其中,49宗個案受害人為內地「港漂」大學生,被騙合共約4400萬元,數字及金額均較去年減少近4成
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黃知雯指,「港漂」學生受騙的個案中,電騙佔最大部分,本月接獲的最大額騙案,金額達1000萬元,而首5個月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宗騙案,涉款920萬元。案情指,有「港漂」大學生,去年尾收到虛假電訊公司職員來電,稱受害人牽涉「洗黑錢」等犯罪行為,正接受調查,不能向其他人透露案情。受害人在3至4個月內,向騙徒轉帳10多次,才向家人透露情況。
警方新學年會加強對「港漂」宣傳防騙
警方指,開學首2個月為「港漂」學生受騙的高峰期,警方在新學年將精簡大學生防騙問卷至20條問題,使問卷變得更具針對性;又和內地相關部門合作,向有意到香港升學的學生和家長舉辦防騙分享會;包括上月到瀋陽巿舉行分享會,向超過1萬名家長和有意到港升學的學生,宣傳防騙信息;又聯同入境處和內地當局,以4個常見的詐騙手法為題製作宣傳影片,在社交平台和出入境大堂播放;及派發「香港警務處處長歡迎辭」及防騙貼士,加強防騙意識。
「黑中介」收取高額費用 未有為申請人提交文件
人境事務處總入境事務主任樊建中就指,不少簽證申請人因不了解香港法律和生活模式,「黑中介」便看準機會,以「保證成功」為噱頭,要求申請人繳交高昂中介費,確保申請獲批,有中介在收取款項後,未有為受害人向入境處提交申請;亦有中介為不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向入境處提交虛假帳單,製造自己居港的假象,申請丈夫及女兒,以受養人身份來港,最終申請人因涉「作出虛假陳述」及「使用虛假文書」判囚12個月。
入境處則指,會嚴格審批簽證,沒有任何保證獲批的渠道,呼籲申請人於入境處網頁自行申請,避免透過中介辦理手續。
記者:歐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