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杯蒟蒻果凍刊憲禁售 海外購入自用暫無規管
政府今日(18日)將《2025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規例》刊憲,規定禁售高度及闊度少於45毫米的小杯裝蒟蒻果凍,而其他蒟蒻果凍亦須於外包裝上加上預防哽噎警告字句。出售違規產品的店舖會按原先罰則處理,即最高罰5萬港元及監禁半年。至於海外買入自用的蒟蒻果凍,則暫未受規管。有關修訂將於下周三(23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預計之後約半年,即明年4月起生效。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科學主任周淑敏指出,蒟蒻又稱「魔芋」或「葡甘露聚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蒟蒻果凍產品,大小、包裝各異,包括條裝、袋裝及杯裝,其中迷你杯裝蒟蒻果凍通常會被一口吸啜。由於其質地較結實,且表面光滑,吸食時食用者難以控制其方向、位置及協調吞咽時間,當其滑到喉嚨,便容易像一個「塞」般塞住氣道,增加窒息風險。其中日本於1995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間,就有54宗因吸啜迷你杯裝蒟蒻果凍導致窒息事件,當中有22人死亡。因此,政府決定修例,減低此類產品風險。
新規定包括兩部分,其一為禁止在市場上出售高度或杯面闊度少於45毫米,且含有蒟蒻成分的小杯裝果凍產品;其二則要求其他可於市場出個的蒟蒻果凍產品,必須於其外包裝顯眼處以指定顏色要求,加上中英文預防哽咽標籤。
周指,根據中心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市場過查,收集的112個樣本中,僅9個樣本(即約8%)高或闊度不符新要求;而標籤方面,中心收集59個含有蒟蒻的產品樣本中,有54%已經附有所要求的警示標籤,故預計修例對業界影響不大。周又提到,中心已聯同教育局去信向校,建議學校小食部停售高或闊少於45毫米的迷你杯裝蒟蒻果凍,而已回覆的學校中,絕大部分反映小食部已沒有出售相關產品。
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張勇仁指,由於蒟蒻果凍較滑較結實特性,以及杯裝的進食方式,故今次修例主要着眼於此類包裝的蒟蒻果凍。而指定的高闊度,則是參考到澳洲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相關規例。他續指,考慮到業界要更改標籤,亦而時間適應及「清貨」,故計劃半年後實施。
他續指,未受修例規管的非杯裝及大包裝蒟蒻果凍,由於前者多數以「袋裝」形式包裝,後者則多以匙羹進食,風險會較低。他又提到,由於難以執行,條例中暫時未禁售從海外網購或帶回港自用,中心會加強健康教育及宣傳工作,提升市民食安意識。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