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填海以土地規劃發展產業 議員指未見政策憂現老舊問題
當局計劃在龍鼓灘及屯門西地區填海195公頃,用作發展「智綠產業港」,預計相關土地可帶來超過3.5萬個就業機會,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有議員指政府以土地規劃帶動產業發展,但未知政策為何,直指「睇唔到你點樣答法」,擔心日後發展不斷出現老舊問題。當局指會預留最多的規劃彈性,以應付未來變數,認同產業亦要靠其他配套,例如稅務優惠和財政支援,政府正在研究。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2日)討論龍鼓灘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發展建議。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表示,當局建議在龍鼓灘近岸填海140公頃,及在屯門西內河碼頭填海45公頃,連同原先110公頃土地,未來共可提供300公頃土地。她指當局建議以產業導向發展「智綠產業港」,主力發展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及現代物流業,預料日後可帶來超過3.5萬個就業機會。她說政府期望明年開展改劃,2028年初填海,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
對於當局計劃保留河沖讓人休憩或產生新經濟,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認為要計算該地河沖水流導致的維護費用,直言「不如填埋佢」。他又認為該地適合發展海洋經濟,認為當局可在產業列表「拉闊少少」。他指政府日後要留意不同產業創新的噪音,又建議政府興建有經濟價值的東西,而非單純海濱公園。何珮玲指會考慮有關建議,又認為屯門西沒有住宅,適合搬遷公眾貨物起卸區,能與周遭環境兼容,會再研究該用地。
委員會副主席林筱魯認為即時沒有住宅規劃產業園,亦可能有宿舍。他指日後交通或對外對接未必很理想,不論日後有甚麼設置和配套,屯門西都不是容易方便的地方。他又指暫時未見負責產業的部門的的政策為何,以土地規劃帶動產業發展「睇唔到你點樣答法」,擔心日後不斷出現老舊問題,認為政府要具體化產業園概念。
何珮玲指會預留最多的規劃彈性,以應付未來變數,認同產業亦要靠其他配套,例如稅務優惠和財政支援,政府正在研究。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