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關注精準扶貧 防範慘劇發生機制為何
一名市民在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關注精準扶貧,問及當局在事情發生前有甚麼機制。他認為慘案通常發生在1月份過年前、過年後的4月份、7月份,認為政府要知道精準的時間節點,使用資金亦要到位。
他又指自己是「大埔南分區的一個普通委員」,認為現時馬料水碼頭沒有充分利用。他指政府提出綠色旅遊,假如能在該處推出一地兩檢,就有一條水路的線,經過很多綠色景點。他說青年不投資港股是因為雙向收稅,但外地是單向收費,認為港股「唔上唔落」的時候要推出刺激政策。
一個非政府組織創辦人表示,政府推動清真只是軟件,指回教徒每天要拜五次神,期望政府提供更多設施,讓中東來港的人士也可以使用。他說政府給予少數族裔的基金,大多都讓大機構搶走,曾經試圖申請,但亦沒有資金,讓政府多留意。
退休機場員工劉先生指出,近年東涌區內人口迅速增長,公共交通已經難以負荷。他指三跑落成後,區內和區愛的人員亦有增長,因此認為現時公共運輸交通不足夠,不能滿足機場員工和東涌居民的需要。他指港珠澳大橋會港車北上、粵車南下,很多車輛都會經過東涌,區內有不少新建成的屋邨,但是達東路只有一條車路,指出交通方面「很大問題」。它有指出東涌東站最快要2029年才能落成,關注政府期間有甚麼措施。
來自北區的關先生關注本港推動國際教育樞紐,期望政府關注放寬18歲以下人士來港讀書的安排。
政府回應稱,少數族裔是家庭裏面的一大部分,因此希望他們融入社會整體發展,同意在教育和培育方面需要有措施。政府說在少數族裔學習中文方面投放大量資源,亦都有每年平意見優化,但每一個人士都有不同要求,因此加大了少數族裔的服務中心、成立了少數族裔關愛隊。
在精準扶貧方面,政府說已結果為目標非常重要,以往扶貧資助工作重視供應,但是未必能落地。政府說因此建議「掉轉頭來做」,先幫助最有需要幫助的人,然後才幫助第二需要的人,強調精準扶貧工作的人士找隊尾的人扶貧,讓最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先得到幫助。
在地區治理方面,政府說做政策就是要「將大動脈盡量打開,血液流暢得最好」,地區是「微絲血管」,地區方面的問題需要靠地區自理告訴政府,例如旅遊潛質、文化特色之旅。政府說做政策試期望「成個任督二脈都打通」,但是要宏觀和微觀落地,期望若地區能夠解決就先在地區處理。政府又說本港不同產業集中在服務業,因此恒生指數創高峰,投資方面亦都很好,是香港乃以成功的重要元素。政府北部都會區發展必然要引入高端產業,指出土地資源昂貴,創科等含金量高的產業需要政府大力推動。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