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展開大裁員 首批逾1,350人遭解僱
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周五(7月11日)展開大規模裁員,首批解僱人數超過1,350人,包括1,107名公務員及246名外交官。國務院表示,是次裁員屬「裁減冗員」行動,目的是精簡架構、聚焦外交優先事項。
據報道,受影響員工於當日早上10時起陸續收到解僱通知,內容指他們的職位即將被取消,並由當日下午5時起失去進入國務院華盛頓總部的權限,同時無法再登入部門電郵系統。通知提及,裁員主要針對非核心職能、重複或多餘的部門。
NEW: State dept layoffs happening now. About 1100 civil servants and about 250 foreign service officers currently stationed in the U.S.
I was given these pics of the message employees received. pic.twitter.com/CqqnbdkXFV— Jackie (@Jackie_Koppell) July 11, 2025
被裁外交官即日起獲安排行政休假120日,而大部分被裁公務員則有60日離職期。國務院總部設有「離職手續」辦公區域,供員工交還證件、手提電腦及其他公物,現場貼有「轉職日離職程序中心」等標示,桌上備有紙巾及樽裝水。有職員當場含淚與同事道別,大樓內外亦有員工自發送別活動,鼓掌致意,有人手持「感謝你們,美國的外交官」標語。民主黨參議員范候倫(Chris Van Hollen)亦有到場支持。
國務院指,整體裁減人手將近3,000人,包括早前接受自願離職計劃的職員。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早於4月已宣布部門將進行全面重組,將職能權力下放至地區局與駐外使館,同時裁撤與「美國核心利益」不符的辦公室,包括人權、民主及戰爭罪行監察部門等。
國務院方面表示,是次調整不涉及駐海外使團,目前僅限於美國本土約18,000名員工當中的部分職位。官員強調,這是「針對職能、而非個人」,並指裁員以維持最大程度尊重受影響職員尊嚴為原則。
不過,有關舉措引發外界強烈批評。代表外交官的美國外交人員協會發表聲明,強烈反對國務院於全球局勢極度不穩期間裁員,形容此舉對美國國家利益造成災難性打擊。協會指,若真有編制過剩,當局本可循制度化機制處理,惟現時的做法與員工的表現及職能無關,僅按所在部門遭裁與否決定去留,「這不是改革」。
民主黨參議員卡恩(Tim Kaine)則批評,在中國擴展海外影響、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中東局勢動盪不安之際裁撤大批外交人員,是「最錯的時間作出最錯的決定」。
裁員行動發生之際,國務卿盧比奧正從馬來西亞返回華盛頓。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與人事管理局已開始與各聯邦部門協調,確保裁員行動依法推行。裁員計劃原定於7月1日前完成,但因應法院訴訟進度押後,至本周初獲最高法院批准後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