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終極狀元創歷史 棄導遊夢 立志行醫
香港中學文憑試昨日放榜,5.5萬名考生接獲成績通知書。今屆共有14間學校誕生16名狀元,人數是歷屆之冠,當中的王海博是文憑試改制後首位爆分終極狀元,共考獲8科5**成績,他來自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4科選修科為物理、生物、化學及經濟,經濟科屬自修,同時M2亦取得5**的佳績。王於中五參加交流團時,曾萌生導遊夢,指「探索各地歷史令人着迷」。王海博現希望成為一名醫生,計劃留港就讀醫科。除了他之外,昨日16名狀元中,11人計劃大學讀醫。教育局指今年狀元數目創歷屆新高是可喜現象,料與疫情過後,考生學習復常有關。
放榜日應屆考生都難免緊張,王海博則收到驚喜。他表示,昨早7點幾,收到電話得知自己是「終極狀元」,當時十分「surprise(驚喜)」,完全沒有想過,形容感到幸運,他感謝家人支持及學校給予他的機會。對於上一位終極狀元是2018年的考生,王海博表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特別是當年有通識科,需要吸收更多知識、看更多新聞,而改制後應考公社科,坦言沒有放很多時間在該科上,大概只有其他主科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認為對比通識科來說要求不太高。
王海博表示,他平時會花大量時間溫習,要「考好成績無捷徑」,今次他自修經濟科成就學習奇迹,他指因為感興趣,中三時已經覺得很有趣,而高中自修時均由老師派發功課和學習材料,之後再問老師,他坦言壓力不大,因為有興趣。不過,王亦指溫書最吃力是中四至中五,以及中五至中六的暑假,當時溫習量相當大,總是差兩、三分,達不到理想成績。
近年香港面臨結業潮、移民潮,王海博提及過去外遊時曾得當地人幫助,他認為香港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希望可以有更多關愛,互相幫助,「當一個community(社區)入面,如果有人肯主動幫你,你會舒服好多。」文憑試獲得佳績後,王海博有意到大學讀醫,作為未來的醫科生,他被提問急症室加價的問題,王指出,病人有突發情況需接受及時醫療支援,但若是傷風感冒可以去公立醫院的普通科門診,又認為增設成立第3間醫學院是「好事」,因為香港醫療系統壓力很大,故需要更多醫生,並不擔心將來醫生頭銜不再矜貴。
王海博又表示,平日喜歡踩單車和看課外書,特別喜愛著名文學作家張愛玲和《春江花月夜》。AI科技盛行,王海博表示會善用AI作整合課業,但不會用於做功課,通常是使用AI了解更多、學習更多或幫助思考,他認為學習沒有捷徑,最重要是「努力、努力和努力」,多操練試卷才能了解自己的弱點,再多作溫習。他又指沒有補習,每當有問題就會問老師,並會和同學分享學習資料。
而喇沙書院今年誕生一名7科5**「超級狀元」陳博軒。他將留港升學,尚未決定報讀哪間大學的醫科課程,他指出,香港的醫療系統和公立醫院的工作環境對本地醫科畢業生來說較為熟悉,畢業後進入公立醫院工作的流程也相對簡單。對於本港計劃設立第3間醫學院,陳認為,新增醫學院可以提供更多學位,培訓更多醫生,長遠來說對社會的醫療系統是很好的。
另外,昨日聖保羅男女中學亦獲佳績,成為全港唯一一校產生3名超級狀元、另有兩名榜眼的中學,3名超狀昨日喜悅地分享未來升學大計,其中,鄭曣載是中韓混血兒,父親為韓國人,他自言父親雖曾教導他韓文,但自己的韓文根基不及英文,與父親交流亦多講英文,他計劃留港讀醫;至於兩名超狀同窗,則計劃負笈英倫。
香港真光中學則迎來DSE下的首名狀元,馮乙翹成功考獲6科5**,及在M1考取5*的佳績。她稱沒想過能成功考獲狀元成績,感到十分意外和驚喜,未來計劃靠獎學金到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升學,並會入讀環保政策方面的學科,更承諾未來讀完大學後會回港就業。對大部分狀元均計劃報讀醫科一事,馮指受電影《星際啟示錄》影響,當中一幕提及地球環境破壞嚴重,甚至不適合居住,令她感相當震撼,不希望電影情節化為現實,加上香港近年冬天漸漸消失,令她有感氣候轉變的威脅,故決心就讀此科作出改變。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