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造成損害 國安部籲提高防範意識
在數碼化時代,人工智能(AI)難免逐漸滲入日常生活及各行各業之中。國家安全部周三(16日)發文提醒,若AI被不法分子利用,恐對關鍵數據、基礎設施、社會秩序造成損害,成為威脅國安隱形武器,需要前瞻研判相關風險,提高國安意識及自我防範意識,共同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文章提到,AI可能成為「投毒者」、「竊密者」及「挑撥者」。例如,國家安全機關曾發現,某境外反華敵對勢力通過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生成虛假影片,企圖向境內傳播,藉此誤導輿論及製造恐慌,構成國安威脅。
由於AI學習及決策過程依賴大量數據,其工具可能收集及存儲用戶輸入訊息。根據公開報道,由於開源庫發生故障,某境外AI模型部分用戶可看到其他活躍用戶聊天紀錄中標題甚至名字及支付地址等私隱訊息,造成個人訊息洩露。如不注意防範,相關人員訊息數據或成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實施拉攏策反及滲透破壞活動指引,造成國安風險隱患。
另外,AI算法注重知識重組、創造及輸出,一旦經人為導入有偏見性數據,以及重構算法,或會演變為偏見性意識形態輸出,成為境外反華敵對勢力煽風點火重要武器。國家安全機關過去發現,個別西方國家及境外勢力曾通過批量操縱帳號,在社交媒體大肆發布特定觀點或情感化內容,妄圖利用性別對立及勞資糾紛等議題,展開滲透破壞及污衊抹黑行動,進而破壞國家社會穩定。
面對上述問題,文章建議提高法治思維,公民應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遵守相關產業標準、技術標準及行業規範,推動AI技術良性健康發展,同時建議加強宣傳普及,多措並舉加強公眾認識及理解AI等,最後建議增強辨別能力,應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辨別真偽訊息能力。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