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基孔肯雅熱攻陷 5年來本地首確診
在廣東佛山爆發的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昨攻入香港,本港今年首現輸入個案,全城市民惶恐不安,而澳門則單日錄得兩宗本地感染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證實,本港今年首宗輸入個案是一名12歲男童,他亦是2020年以來首宗確診病例。男童上月與家人到訪佛山,並逗留兩周,在當地曾被蚊叮咬,返港後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痛,現時情況穩定。傳染病專家袁國勇表示毋須太擔心,只要做好滅蚊工作,所有由內地回來、由佛山附近回來的人士注意是否有發燒或有相關症狀,及時做測試,「(病毒)如果不會落地生根,就不會有本地爆發」。衞生防護中心亦指,本港出現輸入個案屬預期之內,目前對該病的風險評估不變,預料該病在港成為「風土病」的機會極低。
中招男童與父母同住在觀塘安達邨,他於上月17日至30日期間,與母親到佛山順德旅遊,期間曾進行戶外活動,並被蚊叮咬。上周三(7月30日),男童經福田口岸回港後,出現發燒、皮疹、手腕及腳踝感到痛楚,遂向該區私家醫生求診,並於前晚(8月1日)獲轉介入住聯合醫院,及後再轉至瑪嘉烈醫院留醫。
病人的血液樣本於昨早經檢測後,被驗出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病人同行的母親無病徵,另一同住家人並無與病人前往佛山,目前亦無病徵。政府人員已對患者住所附近、到訪的醫院及診所加強滅蚊,並將個案資料通知廣東省當局。
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病人昨早已經退燒,關節痛亦已減退,但仍然有輕微皮疹,暫時情況穩定。大部分基孔肯雅熱病人可自行痊愈,毋須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偶有高危人士,例如長者感染後病情會持續,但出現嚴重併發症及死亡個案佔極少數。陳表示,醫管局轄下所有醫院聯網已預留病床接收感染者。由於此病屬蚊隻叮咬傳播的疾病,受感染的病人血液內的病毒會維持至少6日,故當相關病人入院後,醫院會安排他在已退燒24小時、由發病起計6日後、病情輕微的情況下才可出院。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出,即使蚊吸了患者的血,一般亦要兩至9天才可感染下名患者,故部門此期間會加強滅蚊,防止傳播。
歐家榮指出,基孔肯雅熱在港已有一定歷史,並非「新發傳染病」,其病徵與登革熱類似,主要由蚊傳播,絕不會人傳人,潛伏期一般為3至8天。與登革熱相比,基孔肯雅熱潛伏期較短,且病人感染後血液內的病毒量會較高,故其傳播速度會較快。加上此病病情輕微,會有不少患者未被診斷,導致病毒更易於社區內繼續傳播。
被問及有否需要對疫情爆發地區發出旅遊警示,他指,廣東省內現時相關個案約有7,000宗,當中約90%在佛山順德區。除了佛山市外,暫未有嚴重爆發情況,而鄰近的澳門近期亦只有零星感染個案。不過由於當地政府已推出防蚊控蚊措施,且絕大部分感染人士的病徵會較為輕微,比登革熱更輕,故市民毋須過分擔心,只要在外遊時小心防蚊,便可有效預防此症。若返港後出現病徵,醫生亦會協助病人進行檢測。他又提到,中心獲悉廣東省爆發情況時已經嚴陣以待,加強相關防控工作,認為此病在港成為「風土病」的機會極低。
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則指,署方已展開病媒調查及滅蚊工作,包括於患者位於安達邨的住所、入住的醫院及到訪的地方250米範圍內進行噴霧滅蚊,以及清除蚊孳生地,並加強宣傳教育等。本報記者昨日傍晚時分到安達邨視察,亦發現有人員在附近派發傳單。
另外,澳門剛錄得的兩宗本地個案,均與早前一宗輸入個案有關,當地部門亦加強滅蚊。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