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以咒語呼喊名字 「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地方,能不能生出一點什麼東西來。」 ——專訪導演張家駿《所有憂傷的年輕人》

虛詞.無形

發布於 2024年11月15日14:15 • 嚴瑋擇

《所有憂傷的年輕人》是導演張家駿和聯合編劇兼美術指導边禧暎(Hee Young Pyun)共同創作的首部長篇。電影由兩個部分「一無所有」(Nothing at All)和「所有」(All)共同組成。兩個故事以上海商場「環球港」為核心場景,由同一組演員出演,男女主角皆為藍天(安雨飾)和悠悠(陳曉依飾)。兩個故事中,演員的職業、裝扮、性格、彼此關係以及各自內在的情感核心皆不同,彼此既互不干涉、又遙遙呼應。而按照張家駿提出的概念,兩個版本可以按任意的先後順序放映。

「你不必兩個版本都看過,你只需要知道另一個版本存在就好了。」他如此說道。

「環球港」作為一種私密記憶

許多人或許不會與「環球港」這類大型商場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但對張家駿而言,這裡卻藏著許多他私人的記憶。他小時候在附近長大,那裡曾經有許多國有工廠和工人社區,後來為了向大規模商業化的地產開發方向讓步,工廠不是倒閉就是搬遷,在他唸高中的時候,附近大部分工人社區的住宅被拆除,數年後,在他出國讀書的期間,「環球港」拔地而起,這不僅象徵了中國其時所經歷的社會階級重組的時代,對張家駿而言,更是記憶的重置。

「離開上海幾年之後,回來忽然發現家裡多了兩棟摩天大廈。進去『環球港』裡面時,覺得完全像一個異世界,裝飾非常誇張,像羅馬公共浴場一樣。」儘管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但張家駿卻發現每個人在商場這個空間場域裡,只會依循他自身的身份標簽來行動。「人在裡面被劃分成三個群組:工作的人、買東西的人、進來晃蕩的人。這三種人相互接觸交流的模式是固定的,也沒有太多情感滋生的可能性。」

他認為,商場對他而言,就是一個情感無菌室的空間。「能不能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地方生出一點什麼東西來。」源自於這樣的想法,他開始觀察商場這個地方。

以「外星人」的身份遊蕩在情感無菌室中

「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外星人——我不太明白自己為何在這裡、別人的行為模式、這個空間的意義等等。我就沿著這個外星人的視角,繼續觀察這個商場的空間,和裡面的人對話,一切都變得非常新奇。」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身份,張家駿以閒逛者的角度來觀察,一切日常的重複中都藏著光——他說那是從裂縫中透出來的光。「如果我們坐在商場,我們不會去注意這些日常細節,像是我很記得那時遇見一個年輕的媽媽,嬰兒車在邊上,她坐在娃娃機面前,一雙眼睛出了神,好像看進宇宙黑洞裡面去。」

張家駿說,電影裡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在電梯下面打鬧的孩子們、穿鮮黃色衣服的外賣員、一直試圖給予贈品的化妝品推銷員,而其中,他發現裡面有許多年輕人。「年輕人不僅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更以各樣的身份出現在商場裡面。比如說藍天的原型是一個教街舞的老師,每天門外都有很多年輕的家長在等小朋友下課,有許多看起來跟老師們的年紀相仿。那麼這兩種人:作為顧客和在這裡打工的人,他們有沒有可能在某一個瞬間產生一些情感的連結呢?」

在「所有」或者「一無所有」的部分,其敘事核心都圍繞年輕世代在情感上的匱乏與虛無。「所有」中悠悠試圖一再偶遇藍天背後的迷戀、「一無所有」中藍天對用手機記錄悠悠的狂熱,過程都一樣地疏離、無法靠近,無論身份或關係如何對置,最後都必然落入無法接近的遙遙相望中,只可輕聲呼喊對方的名字。

但對於張家駿而言,年輕世代在情感上的虛無或只是一種表徵。「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這一代一直都在做一場持久的抗爭。無論是實體上的空間也好、網絡上的虛擬社交空間也好,稍不注意,就會墜入歧見、墜入很無望的感受。要怎麼對這些東西背後的系統有自覺,找到方式給自己可以持續地感覺到東西,這個是我個人最近在思考的。」

上海是個大商場,也是我的故鄉

「對我來說,想到故鄉的時候,我會想到商場。」在張家駿的成長經驗裡,上海並沒有大型的公園,許多時候如果想要散步、發呆,可選的便利的空間就是商場。「這個商場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它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一個買賣東西的地方,對我而言它承載了很多私人的記憶,包括我第一次談戀愛啊、更小的時候的捉迷藏啊。這些回憶建構了我對於故鄉的想法或概念。」

張家駿說他最近在聽My Little Airpods《香港是個大商場》的專輯。「我覺得上海也是個大商場,但香港的商場和上海的商場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小,這種同質化的感受隨著我年齡的變化越來越強烈,不止香港,我去到的世界各地都是一樣,它們都有這樣子的場所,從一個商場到另一個商場都是一個複製品的感覺。在這樣子同質化的空間裡,常常覺得信裡面有一點空空的,有一點一無所有的感覺。」

但張家駿並不相信那樣的感覺就是全部。「可能因為系統的關係、因為環境的關係,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世界就是這樣的,沒有情緒就是對的,好像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或許是我比較樂觀,我還是會相信,人會有一個瞬間,他會感覺到,還是有什麼東西在裡面。就算是很微茫、很日常的細節中,一個對視、一杯咖啡上的拉花,有一些真實的情緒會湧現出來。也是我們想要捕捉到的那個瞬間。」

在「所有」中,悠悠想要讓藍天也記得她記憶中的,夏天上海下的那場雪。在最後藍天的表演裡,她站在高處,一邊噴人工的雪霧、一邊輕聲呼喊藍天的名字。「我們在設計那個場景的時候,跟飾演悠悠的陳曉依說,你要像唸咒語一樣,來唸藍天的名字。」對張家駿而言,那是在一種壓抑到一定程度以後,內部爆發了,不得已流露出來的呼喊。

「在現代商場裡,好像完全沒有這種,所謂擁有靈性、spiritual感覺的一個地方。在那個瞬間,這個情感無菌室裡,她流露出她的情緒、在意、不捨與執念,這樣的狀態很打動我。」

那樣子的靈性、乃至更個體化的情緒,有多少是可以被商場這個場域所承接的呢?從各人在兩個故事中可以無縫切換角色的處境中、從影片放映順序可以隨意顛倒的設計中,人的情感在其中可以說是不著跡的——一切漫無目的,也不會被記得。但這亦與商場這樣的場域相合,它本來就不是為了體驗人性、經歷情感而存在的空間,世界各地商場的龐大規模、同質化,充分彰顯了它只是為了維持資本體係運作、去人格化的場域語言。一群人的出現與存在,理由並不重要,商場仰賴的不過是是人的在場,人在其中是面容模糊的。

《所有憂傷的年輕人》中,真正的靈性之處,以致於能讓人宛如留戀故鄉一樣留戀商場的,或不在某時某地的面貌,而在於記憶中,那聲如同咒語般的呼喊。

▼Follow 虛詞.無形

Website: http://p-articles.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rmless.particles

查看原始文章

女性角色中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若死亡必然到來,我們該如何好好道別? ——專訪《破 · 地獄》演員衛詩雅、梁雍婷、周家怡

虛詞.無形

香港年度設計盛事 detour 2024 展出17組本地與海外設計師的裝置與展覽 由外而內探索設計未知的可能性

虛詞.無形

溫柔而硬頸地活著並註視著——《少年來了》書評

虛詞.無形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