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粵港澳罕有提示 跨境網購陷阱多 宜選集運倉驗貨
港人跨境網購成風,不少消費者會因到手的貨品質素參差,甚至貨不對辦「一肚火」,但要求退換及申訴不易,主要障礙之一便是貨物跨境。過去3年半,本港消委會接獲逾萬宗市民在內地3大平台跨境網購的投訴,去年已有近3,500宗,按年上升約15%,整體投訴中更有約30%與產品質素有關。粵港澳三地消委會昨罕有地發出聯合提示,指三地法律標準不同,內地市場銷售的商品(內銷商品)未必符合港澳居民的要求,且跨境網購流程較長,退換貨複雜,會增加消費風險,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提供「開箱驗貨」的集運倉,亦要保存好訂單資訊及與商舖的對話紀錄等,以便將來有需要時投訴。
網購10多年的施先生不時會在內地平台購買電腦零件等產品。他說網購便於找到合適的產品,款式亦較實體店多,又能隨時買,直言網購已成他的日常習慣。不過,施亦坦言最近網購充電線亦「中伏」,貨物質素出問題。他隨即聯絡店家,而由於充電線廉價,僅要求施剪斷電線並提供證明,便隨即退款息事寧人。
網上不乏跨境網購貨不對辦的情況,有人在內地電商以約9元人民幣購買某品牌紙巾,收貨拆開包裝卻發現內裏只有一層層的發泡膠,卻沒一張紙巾。商家解釋,情況涉及另一顧客退貨問題,並願意退款。
消委會在2022年至今年6月期間一共接獲10,178宗消費者投訴網購「中伏」或糾紛的相關個案,銷售平台涉淘寶、天貓、京東,僅去年的3,500宗投訴已較2023年的逾3,000宗增近15%,亦較2022年的2,618宗投訴飆逾33%。整體投訴個案之中,產品質素佔最多,達31%;其次是19%的更改/終止合約;另有17%涉及送貨延誤/遺失。
最高金額的一宗投訴涉及消費者在內地網購平台訂造廚櫃,繳付全數逾5.5萬元。商戶卻延遲發貨外,部分廚櫃亦因尺寸有誤,未能安裝,而投訴人亦發現部分廚櫃有色差、櫃門傾斜、螺絲孔開錯位等。他多次聯絡商戶跟進不果,平台亦說訂造傢俬款項不能退回。由於投訴人未能提供交易憑據,消委會無法調停。
粵港澳消委會昨日發出消費提示,指出目前港澳與內地對產品的品質標準及規定各有不同,但平台的商品只需符合內地要求,港澳消費者若有特定要求,購買前應細閱產品資料、功能說明等,避免收貨後引起消費糾紛。此外,港人要購買內銷商品或需透過內地集運倉代收及安排集運,而集運倉一般只會檢查包裹外層包裝的完整性。若消費者在簽收時發現商品破損等,便可能因責任難以界定而陷入多方互相卸責的困境。
三地消委會建議消費者,若購買貴重、易碎等商品時,可優先選擇能提供開箱驗貨服務的集運倉,或額外購買「開箱拍照」等服務;亦可優先選擇提供退貨運費保險的商品,並事先與商戶協商出現品質問題時的退款方案。
該會又提醒,消費者在網購時應妥善保存訂單資訊、客服溝通紀錄等憑據,若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先向相關網購平台申請介入處理。若無法解決糾紛,市民亦可向所屬地區的消費者委員會或透過廣東消費投訴諮詢信息化綜合平台(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投訴。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