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鹹水管趨增 議員:廁格「盆滿缽滿」 2年研提升智管網難接受
近期爆水管事故頻繁發生。當局指會擴大「智管網」監測範圍,提升實時數據傳輸功能及加裝實時傳感器,預計於2027年中完成。對於當局指有70公里大直徑水管有爆裂或滲漏風險,有議員關注其中70公里未被列為甲級工程。當局解釋,當中20公里水管正在更換,已申請21億港元撥款及須時4至6年,要考慮資源人手配置。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2日)討論處理水管爆裂及滲漏,水務署署理總工程師/發展劉啟進表示,近期鹹水水管滲漏趨勢有上升趨勢,故障率較食水水管高5倍,鑄鐵及石棉水泥事故發生在繁忙主要幹道。他指會擴大「智管網」監測範圍,提升實時數據傳輸功能及加裝實時傳感器,預計於2027年中完成。當局亦會優化風險評估機制及加速更換風險較高的水管,以及強化供水事故應變管理。
議員田北辰指曾到附近商場廁所視察,發現每一個廁格都「盆滿缽滿」、「畢生難忘」,認為「爆鹹水管一樣咁大鑊」。對於當局要2年時間研究,他認為「幾難接受」,有期望政府盡快找出解決方法。他又關注為何本港食水管網的水壓較新加坡高2倍,及期望政府承諾不再發生突然水管爆裂。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爆水管滲漏風險亦要看路面震動及車流量,因此沒有人能實牙實齒地說不會再爆水管。她又指本港使用鹹水沖廁在世上走得較前,在研究鹹水管的「智管網」有挑戰,現時正研究「分割供水模式」。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補充,本港食水水壓較高是基於其可靠性,令水壓足以供應到不同區域,又指鹹水有腐蝕性,會考慮使用超聲波監察。
對於當局指有70公里大直徑水管有爆裂或滲漏風險,議員林新強關注當局只打算將其中20公里列為甲級工程,是否有原因不更換例如50公里。甯漢豪表示,當中20公里水管正在更換,已申請21億港元撥款及須時4至6年,又指「大直徑水管」並非一般水管。她說相關費用並非一般整體撥款能應付,也要考慮資源人手配置。
議員周浩鼎關注主要幹道沒有後備供水網絡,日後若感應到有滲漏或爆水管風險,是否真的能減少影響範圍。甯漢豪認為興建後備供水網絡會耗費建設及維修資源,因此目前只在機場、醫院等策略性設施才有相關安排。她指在沒有後備水管之下,維修主要幹道水管像玩「波子機」,若適當調校閘位及水管亦能順利供水,會在北部都會區使用。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