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Cinema】專訪《破・地獄》、《白日之下》配樂朱芸編
當你置身戲院內,沉浸於大銀幕上的精采畫面與故事情節,有否發覺除了眼前的光影,還有一種魔法,正無聲無息地牽引着你的情感起伏?對,正是無色無形的音樂。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破・地獄》憑藉如潮水般澎湃而細膩的音樂,讓觀眾的情緒隨着動人劇情翻騰,亦為朱芸編(Wan)摘下最佳配樂殊榮。今期ELLE Cinema特別訪問了這位年輕的二胡演奏家兼電影配樂師,探討他如何從音樂世界跨足銀幕之中,並成為香港電影配樂界新一代的重要名字。
初踏配樂之路
「我怎樣入行?」朱芸編笑着重複問題,眼神中泛起些回憶。「其實我大學畢業時,也擔心會像其他畢業生一樣,一畢業就失業,倒不如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由低從頭做起。」朱芸編自小沉迷電影,並深受經典電影配樂吸引,「中學時期,《Harry Potter》、《Jurassic Park》、《Star Wars》這幾部電影讓我非常着迷,尤其配樂一響起,即使你不是音樂人,也能立即進入那個魔幻的電影世界。」這種迷戀,推動他決定追求電影配樂的夢想。
創作背後的故事
談及這幾年累積的經驗對其創作的影響,Wan表示︰「經驗確實讓自己對畫面更敏銳,也更懂得如何透過音樂提升電影效果。同時,我亦會受到自己近期欣賞的作曲家影響,像冰島作曲家Jóhann Jóhannsson的音樂元素,就曾融入到我的作品裡。」每齣電影都是獨一無二的,Wan的配樂創作過程也非刻板的程序︰「通常先看導演在哪個階段找我,有些是劇本階段,導演可能需要一些音樂協助寫作;有些則是拍攝時需要現場樂手,這都會影響我的創作方式。」他解釋說,「導演會跟我講故事,我便將自己代入角色,想像自己身處情境之中,創造出電影裡未曾明說的故事線或是角色的回憶,以此啟發配樂的情感。」如果電影畫面已經完成,Wan會反覆觀看畫面,讓音樂自然從畫面中生長出來。在這種細膩的過程中,Wan的音樂不單是為畫面添上情緒,更是讓觀眾進入角色內心的無字對白。
突破風格定型
從《悟空傳》開始,Wan的中樂背景讓他成為了古裝題材的配樂熱門人選,但這種成功也帶來風格被定型的憂慮。「是有好處和壞處的,好處是很多大製作,比如兩集《哪吒》、《誅仙》等大型的古裝製作都會自然找到我;壞處就是容易被人定型在這種風格,其實我也想嘗試更多風格,比如最近參與了一套愛情片《他年・她日》,我也非常想嘗試科幻片。」其實創作上定型也反映了香港電影整體的類型收窄了,尤其近年較少傳統的警匪動作片或純喜劇電影,而是更集中在劇情與社會議題上。對此,Wan透露年底即將參與一部警匪片的配樂,「終於可以跳出一點框架,讓我很期待。」 雙重身份的切換
音樂潮流更迭
近年,普羅大眾對娛樂的追求快速改變,人們的音樂欣賞習慣亦與往昔不同。「在我成長的年代,人們都會買CD、DVD、Blu-ray,到後來數碼化與串流平台興起,近年更出現返璞歸真的趨勢,黑膠唱片再次受到歡迎。」Wan指出,在串流平台盛行的時代,很多人都會滿足於聽過就好,但近來他卻發現,有不少聽眾不再滿足於單純地聆聽音樂旋律,反而追求深度體驗,甚至購置不同的設備以感受音樂的意境。「比如我為《破・地獄》配樂推出了CD、HQ CD、黑膠甚至錄音帶,各種版本都有人購買,甚至一人購買多個不同版本,這是我意想不到的。」他笑說當初這計劃只是一個「蝕本的自high」,不料竟意外發現到市場喜好。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