灒酒「火燄表演」隨時自焚 專業大廚救你兩招保命
今時今日飲食業生意難做,食肆為吸引客人「打卡」更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常見就是「灒酒」製造「火燄」效果。雖說火燄確實吸睛,但隨時惹起意外,一旦 「引火燒身」就得不償失。早前有女子於酒吧品嘗「火燄林寶堅尼」雞尾酒時,疑不慎將酒弄翻,令火舌沿酒水湧出,導致女事主被燒傷額頭。最近銅鑼灣亦有一家茶餐廳為食客提供鐵板餐,懷疑侍應因灒玫瑰露酒點火,結果意外搶火,導致46歲和17歲女食客燒傷,其中一人更一度傷勢嚴重。《東呼即應》就找來專家,教導大家煮飯、外出吃飯如何趨吉避凶,吃得安全。
中菜廚師唐裔君指出,要避免灒酒搶火,首先要注意鑊的油溫,亦要留意不應灒酒到鑊邊,因為鑊邊溫度最高,且有機會殘留油漬,一旦讓油和酒混合,就會搶火。灒酒之後,亦應該馬上蓋上鑊蓋,便可防止搶火時燒到自己或外面。食材方面,高脂肪,且需高溫烹調的食物較為容易搶火,例如炸瀨尿蝦、煎牛排等。而處理這類高溫食物時,油溫不能過高,而油量亦不能過多。因為一旦放了太多的油,便可能導致油彈出鑊外,落在爐底或爐邊。
唐提醒,要經常保持爐頭周圍衞生、清除油漬,避免使用時發生意外。因為一旦清潔不妥、有殘留油漬便可能會更易搶火,嚴重者甚至會燒着抽油煙機的煙罩油漬。此外,如果鑊是乾燒狀態,燒至白色、紅色,反映溫度已超過攝氏300度,這時一旦落油便會搶火,最好要加水落鑊,或者抽起鑊放在一旁,遠離火種。
至於如何處理灼傷、燒傷,香港聖約翰救傷會急救學講師郭慧良指出,市民只需要記住「3B3C」原則,所謂的「3B」首先是「Burning stopped」,即去除熱源,先要將手縮開或移開熱源。之後是「Breathing maintained」,確保自己呼吸暢順。然後是「Body examined」,即檢查燒傷的位置有多大及多嚴重。完成之後,就可以進行「3C」救治。
她續指,「3C」的第一個「C」是「Cool」,即冷卻受傷位置,可考慮用瓶裝蒸餾水或自來水沖洗,惟必需用流動水,不建議直接浸泡。沖水約10分鐘,冷卻至不覺痛楚便可。之後是「Cover」,用清潔乾淨的敷料遮蓋受傷位置。最後便是「Carry」,若傷勢嚴重,例如傷口約有1吋乘1吋, 即2.5厘米乘2.5厘米的面積,大概一個一元硬幣大小,便可能要考慮看醫生或到醫院求醫。
坊間有不少燒傷急救偏方,例如冰敷、抹牙膏等。郭提醒,燒傷後不應直接冰敷傷口,因為燒傷時熱度很高,導致皮膚表層被破壞,其保護力及保存水分的能力亦已消失。若再用冰凍物料敷在傷口,不僅對傷口毫無幫助,甚至會造成二次傷害。至於牙膏,她則指出,不少牙膏帶有甜味,不僅無法殺菌,更可能成為細菌溫床,滋潤其生長。此外,「撒香爐灰」、「搽豉油」、用廁紙或草紙覆蓋燒傷燙傷傷口可謂大忌,由於相關物料中很可能含有細菌,隨時會導致細菌感染而加重傷勢。
要覆蓋傷口,郭認為保鮮膜亦是一個選擇。她指出,保鮮膜可以防止身體水分流失,若燒傷燙傷時,身邊又無乾淨無菌的紗布,可考慮用乾淨保鮮膜覆蓋患處,盡快就醫。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