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賺到的錢多半都拿給媽媽,後來要拓店調資金,卻被哭訴:我就是沒本事,讓孩子用「借」的來糟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作者 : 林靜君

圖片 : Shutterstock

「反正我沒有什麼用,活著也是多餘的……如果我死了,妳們就不會那麼累。」

「又來了!」石竹腦袋快炸開了,才幾秒的時間,媽媽悠悠綿密吐出一連串讓人窒息的話。儘管自小聽媽媽說過幾百萬次她死了會比較好,但聽到「死」這個字,石竹還是沒辦法習慣,心臟總是微微抽搐喘不過氣來。

石竹的故事

妹妹學校中輟後在石竹開的服飾店當店員。這幾年實體店面越來越難做,妹妹三天兩頭翹班,不然就是得罪客人。她提醒妹妹要改善工作態度,妹妹愛理不理地說:「不要自以為妳是老闆就了不起。領這一點點錢,誰稀罕!」

這天店裡試穿的客人把衣服擱在櫃上,妹妹不爽直接要把客人攆出去。爭執過程中碰到客人的手,對方揚言要告店家傷害。其他店員通知石竹,接到電話的她火速趕到現場鞠躬賠不是,以免事態擴大。

在店裡面,妹妹噘著嘴罵店員「抓耙仔」,店員見到石竹就說要辭職不幹,石竹兩頭安撫救火。之後點開手機看到客人上網評價給一星,罵得很難聽。

回到家,肩膀上的皮包還沒放下,媽媽就憂愁著一張臉望著石竹說:「妳妹妹很辛苦啊,不要這樣對她。我當媽的對不起妳們……」

「不是這樣,妳又不知道情況⋯⋯」石竹話說到一半,媽媽眼眶一紅就落下淚來說:「都是我沒用,不能給妳們過好日子。妳比較能幹,讓一下妹妹……」

石竹知道媽媽是苦過來的,那份苦她懂。但是媽媽動不動就說日子多辛苦,有如浸泡在名為苦的米糠槽裡,從骨子裡都沁出霉味。石竹聞著反胃。

媽媽的不快樂,是不是因為我?

過去的確辛苦,爸爸向地下錢莊借錢,利滾利還不起就消失避不見面。討債人找上門來潑漆咆哮,當門外的人瘋狂敲門,石竹和媽媽躲在房間裡面屏息,就怕發出聲音引來討債人兇殘對待。

有一次他們在門外被討債人堵到,媽媽拉著她一起下跪磕頭,苦苦哀求對方放過他們。逼急了,媽媽抬起蒼白如鬼的臉說:「反正我就一個女人,逼死我有比較好嗎?要命兩條都帶走。」討債的人瞄了面黃枯瘦的石竹一眼,悻悻然離開。

媽媽在早市、夜市擺攤,還會抓空檔做手工瘋狂掙錢。妹妹被送到外婆家,石竹跟在媽媽身邊當小幫手,剛上小學的她已經會幫忙擺貨、收錢。當同學為「樹上十隻鳥飛走三隻之後還剩幾隻?」這類數學問題想破頭時,石竹的二位數加減已經算得飛快。

沒有客人時,石竹窩在攤位下用小板凳當桌子寫作業,睏時就睡在紙箱上。隔壁賣鹽酥雞的阿伯喜歡逗她,用油油的手摸她屁股。她跟媽媽說,看著沾在她裙上白白的炸粉,媽媽皺起眉頭說:「小孩子不要亂講話。」

後來,爸爸有時會偷偷出現在攤位上,多半停一下就離開。石竹在小板凳上看著爸爸微微駝起的背,三步併兩步消失在市場人群裡。他沒有和石竹說話。

爸爸出現的那些天,媽媽脾氣特別差。隔壁攤的阿姨向媽媽說:「你尪車上有查某,妳知某?妳還給他錢?憨人喔!」

媽媽心情低落時,無聲無息走到正在寫功課的石竹身邊,摟著她說:「小竹,妳和媽媽去死好不好?」媽媽抱著石竹的手好冰好冰。石竹小小瘦弱的身體發抖,媽媽說過好幾次,不會把她交給爸爸,要走一定會帶著她一起走。

石竹懵懵懂懂,不確定媽媽說「一起走」是什麼意思。石竹擔心妹妹不能一起,馬上問:「妹妹呢?」結果媽媽瞪大眼睛,尖尖的聲音說:「妳怎麼年紀小小就這麼惡毒,和妳爸一樣。」石竹完全不懂媽媽在說什麼,但她知道自己一定說錯了什麼,讓媽媽露出討債人上門時的表情。

看不到媽媽的時候,石竹好怕她發生什麼事情,怕她真的就去死;在媽媽身邊,石竹也無法放鬆。媽媽用羸弱的語氣說:「妳就這麼不長眼睛,出世在這時候,大家都這麼辛苦。」石竹分不清媽媽是憐惜她,還是責怪她。因為懷石竹而結婚,媽媽說她想離婚時,因為懷孕而打消念頭,但她覺得自己的一生在那時就「烏有」(oo-iú,台語:泡湯、落空)了。

石竹覺得自己害媽媽不幸,所以要加倍補償,家務都由她操持。偶爾羨慕住在外婆家的妹妹,什麼都不用管。

爸爸後來有回家,但他酒喝得更兇了,變得更敏感,光是別人的一個眼神掃過,都是在冒犯他。喝完酒就說大家都瞧不起他,對著媽媽大吼大叫說她:「肖查某,討客兄」,不然就衝到欄杆邊說要跳樓。媽媽衝過去跪著拉他、求他不要這樣。好多次爸爸甩門出去,說自己乾脆被車撞死好了,結果一次酒駕撞傷人又賠一大筆錢。

本來拚命賺錢的媽媽在爸爸回家之後也變了個人,兩人陷入金錢焦慮的惡性循環:因為沒有錢而焦躁,卻因此更無力專注賺錢,收入不多也變得越來越暴躁。為了搏一把翻身,爸爸簽賭六合彩,又花掉更多錢。

爸爸賭贏過一些錢,但有錢的時候他不會回家,有錢身邊就有女人。媽媽吞安眠藥自殺,石竹打電話叫救護車。聽說爸爸接到通知時說:「笑死人,吃安眠藥又不會死人。」父親通常很快就花光身上的錢,又回到家裡吵吵鬧鬧。

學校圖書館有一本繪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100万回生きたねこ),石竹反覆讀了幾百次。主角是隻貓,活了一百萬次,也死了一百萬次。每次牠死去時,牠的主人都為牠傷心,這隻貓卻一次也沒有哭過,因為牠沒有真的愛過誰……石竹看到這本書時,每次都將書名記成《死了一百萬次的貓》,死了一百萬次,活了又死,死了又活。

長大之後,石竹想到成天互相咆哮摔東西、成天威脅說要去死的父母,應該就是那隻死過一百萬次的貓。他們沒有愛過誰,不然怎麼可以那麼理所當然地說要去死?他們死了,那她和妹妹怎麼辦?他們有想過嗎?

妹妹的人生,就讓我來守護

小時候,媽媽帶石竹去外婆家看妹妹,要離開時妹妹都會哭得很厲害,追著她們跑、哭鬧著要一起走。所以,媽媽和石竹都要趁妹妹不注意的空檔偷溜。被發現時,媽媽會扯著石竹的手跨步離開,就算她的手好痛,也不敢吭聲,能在媽媽身邊就是特權。

妹妹在外婆過世後搬回家一起住,已經國中的妹妹不再是當年的愛哭鬼。她交一個男朋友,搬回家裡等於強迫他們分開,所以妹妹三天兩頭偷跑去找男友。

平時不管家人的爸爸帶人去抓妹妹回來,揮拳打人罵她賤貨。事情一連串地發生,妹妹蹺課、混網咖、被警察通知領人。石竹試著勸導,妹妹卻握拳、搥牆、尖叫,要石竹不用再假惺惺地當好人,家裡什麼好的都給她這老大,她自己就像沒人要的狗一樣被丟掉。

石竹好想告訴妹妹,她只有學校和市場,爸媽整天都在吵架,她一點都不好過。她也羨慕妹妹有外婆可以陪她。

沒錢讓一家人亂七八糟,石竹立志要賺很多很多錢,讓媽媽、爸爸、妹妹都住在一起。她還有一個遠大夢想──

學校導師的桌上壓著一張出國拍的照片,導師跟石竹說:「妳有那樣的家庭,如果不想一輩子窩在菜市場,就要靠讀書翻身。」

她指著老師桌上的照片問:「翻身之後也能到那裡嗎?」

老師說:「當然。」

在此起彼落的攤販叫賣聲裡,石竹認真想翻身,想著能去多遠就多遠,火星、土星、木星都可以。

石竹沒有放棄準備考試。她不想一輩子叫賣,她討厭那些油膩膩的手。大考前一晚爸媽吵架,爸爸使出慣用招數甩門離開,徹夜等不到人的媽媽在清晨拿著水果刀往手腕上大力一劃,客廳地板上都是鮮紅色的血。

救護車警笛嗚嗚作響,把媽媽送進人聲雜沓的醫院急診室。人來人往,石竹盯著手錶上的指針慢慢走動,她的時間卻是靜止的。送媽媽到醫院時,已經是第一堂的考試時間。「英文考完了。」、「國文考完了。」時針一格一格走過,石竹在醫院走廊上一臉茫然,心裡只記得:「我今天要考大學,我要考大學。」

媽媽沒死,但傷到手部神經,已然殘廢。這時爸爸又離家了。

石竹不妥協,她選擇白天工作、晚上讀書,薪水交給媽媽。媽媽哀怨地說:「一人一款命,我們沒有讀書的命。」石竹假裝沒聽到,不然她就離不開菜市場。

擺攤的經驗訓練石竹的買賣功夫,她在服飾店打工的業績長紅,更摸熟進貨通路,所以頂下一家店要自己當老闆。媽媽說自己每天提心吊膽,怕店撐不過三個月、怕有一堆債務。石竹最常聽聽媽媽眉頭皺在一起問:「妳真的可以嗎?」

我也曾想過離開這個家

石竹的一人店生意漸漸穩定下來,賺到的錢多半都拿現金給媽媽。有錢擺在面前,媽媽眉間的線條罕見地輕鬆了一些。只有這時候,石竹才會覺得自己有一點點用。媽媽說:「我幫妳先存著。以後我兩腿一伸,什麼也不會帶走。」

石竹看中一間店面想要拓點,開口向媽媽調資金。媽媽說:「妳還年輕,野心不要太大,不是每天都在過年。」做過風險評估的石竹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不死心地繼續遊說媽媽。

「錢!錢!錢!每個人都跟我要錢。就我的命賤。」媽媽如泣如訴。

「我賺到的錢都拿回來給妳了。現在我要投資,妳就幫我一次。不然借給我也可以。」

「我就是沒本事,讓孩子用『借』的來糟蹋。」媽媽的聲音更哀怨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

話還沒講完,媽媽轉頭進入房間,出來時把存摺和印章放在茶几上說:「妳有本事。我就是沒有用,沒資格當媽媽,我對不起妳。」

拿起存摺和印章,石竹雙腿一曲跪著跟媽媽說:「對不起,原諒我。」她知道如果再吵下去,媽媽又哭又尋死的劇情會再來一次。她怕,她好怕。

石竹後來才知道,那本存摺餘額只剩幾百元,因為錢都讓妹妹拿去買車、還卡債。

她不懂,妹妹和媽媽兩人常常吵架,妹妹和爸爸一樣動不動就離家,然後像隻流浪犬一樣垂頭喪氣地回來,在家卻頤指氣使。妹妹開口要什麼,媽媽嘴上嘮叨但最後一定會買單。

媽媽還沒有開口說需要什麼,石竹馬上雙手自動奉上。她知道媽媽一路以來很辛苦,能順著媽媽就不反駁。她也知道,媽媽不時在幫爸爸和妹妹補財務上的洞,那些債務如打地鼠,總是冷不防地冒出。別人看石竹的事業風風光光,她留下來花的現金卻少得可憐。

曾經有位交往多年的男友告訴她:「妳的家人是水蛭,會把妳的血吸光。」石竹不想承認但也無法否認。最後,對方提出的分手理由是:「我不想一起賠上自己的人生。」石竹非常生氣,覺得用這個分手實在太爛了。石竹好氣好氣,因為她知道這是事實⋯⋯

「他們是家人,我有什麼辦法?」

雖然石竹想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但是她把自己和家綁在一起,哪裡都沒有去。

看看這道人生習題

「有的人會讓自己受苦,想要以此證明自己是堅不可摧的。」韓國作家金英夏(김영하)在《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여행의 이유)裡這樣說。

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如果自討苦吃一定是有什麼原因,才會一直泡在無邊苦海不上岸。

旁人輕易就能看出,石竹與母親對吃苦的固執程度驚人地相似。她們都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都有機會讓自己活得輕鬆一些,但是她們都沒有這樣做。

乍看之下,石竹父親的放蕩與不負責任造成家庭的災難,但父親可以再三惹事,母親的縱容幫了不少忙。她義無反顧地償還先生債務,當個受苦而不放棄的女人。她在關係裡「認命」地用掙錢、用經濟能力拉住丈夫,但無處消化的怨懟與指責,卻又把丈夫的心往外推。夫妻兩人合不來,也分不掉。

當父母無法搞定自己,無法讓家庭經濟穩定,首先被犧牲的只會是孩子。

被迫提早成為大人的孩子

石竹就是優先被犧牲的孩子,因為她最懂事、最貼心。

像石竹這樣的孩子不自覺地越位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除了幫忙照料家務,還可能需要賺錢、照顧手足、在父母爭執時充當緩衝,替他們排解情緒。原本應該由父母承擔的責任、角色與功能,轉移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肩負起「父母的父母」這一沉重的角色,成為所謂的「親職小孩」。

「親職小孩」提早成為大人拯救家庭,讓家庭維持功能。但是,對一個孩子而言,他們再有心,也要面臨自己只是小孩的無力狀況,父母的感情、經濟的問題,都不是他們能解決的。因此,只能長期憂心自己無能為力處理的情境,處在焦慮的情緒裡⋯⋯

在生命發展的階段中,他們直接跳過童年。因為不曾有過,所以也難以意識到自己沒有童年。但是這影響,卻會一輩子如影隨形。

「親職小孩」善於察言觀色,目光總是聚焦在他人身上,一直到成年始終高度警戒,注意別人的反應是什麼,有什麼需要,就是台語講的「目色(ba̍k-sik)很好」。看到別人的需要時,他們不假思索地將照顧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應該滿足對方的需要。

卸不下照顧者的角色,在群體裡自然以滿足整體需求為主,以「識大體」、「顧全大局」優先,卻因為過度的利他,犧牲掉自己本來的權益。

孩子為什麼要那麼聽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恐懼失去依附對象。

人之初需要父母照顧才能生存,自然就產生孺慕之情。對孩子而言,父母的分量如此之重,當父母輕易地把「死」掛在嘴上,這是再殘忍不過的事情。父母的自殺意味著自己被完全地拋棄,是最終極的遺棄。

隨時可能被拋棄的感覺會纏繞一生。即使只是曾經出現自殺意圖,子女的警戒與被捨棄的心情,到成年之後也難完全消失。

母女倆搶著當照顧者

母親透露的尋死念頭,成為石竹的終極恐懼,讓她無法將注意力從母親身上移開。她不斷討好,雖然偶有小小的反抗,最後卻總是卑微求饒。

石竹的討好換來各種挑剔,忤逆的妹妹卻反而受到關愛。

從母女競爭之間來看,母親是家庭風雨飄搖的舵手,她讓家庭不止於崩離,是狀況不斷的家庭拯救者;石竹這個大女兒是小幫手,是執行的副手,母女相互配合。

隨著石竹成長,女兒的能力日益增強,母女之間的能力此消彼長。母親奮戰大半生所扮演的拯救者角色逐漸消失,母女位置反轉,母親成為需要女兒幫助的對象。失去掌控權力的感覺,讓母親感到焦慮和不安。

在這種情況下,母親更加迫切地希望女兒聽從指示。那些綿綿語言的情緒勒索、綁架情感,都是在試圖重新掌握權力。

石竹和母親之間變成:一個越展現自己的能力討好,一個越抗拒自己無能而嫌棄對方。

相對地,妹妹扮演需要母親關注的叛逆女兒。她需要母親的照顧,需要金錢支助。妹妹越是無能越需要依賴母親,她越不積極越凸顯母親的功能。母親在這段關係中沒有競爭壓力,反而能充分發揮她照顧者的功能。同時,母親對妹妹幼時不在自己身邊的愧疚感,也加強她的補償心理,更加投入於這種照顧的角色。

這些難以被覺察的因素回答了這道疑問:「明明是最乖巧的孩子,為什麼父母最不在乎?」石竹拚命迎合母親,反而無法贏得母親的注意。

在親密關係方面,親職小孩因為長期「成熟」、「貼心」、「懂事」,卻忽略自己的感受。一旦伴侶關係穩定時,另一半被當自己替身,期待對方如自己般對待家人,例如「你愛我,就會把我爸媽當自己的爸媽」。

當事人過度承擔家庭責任而不自覺,另一半卻能輕易看出不合理之處而拒絕。但是「你不重視我家人」等於「你不重視我」這樣的邏輯,往往成為親密關係裡的衝突,造成分手的理由。感情挫折又變成當事人的苦楚。

要從受苦的情境解脫,一定要扭轉「用受苦證明自己無堅不摧」這樣的信念,讓自己當真正的大人,而不是被強迫長大的「親職小孩」。斷開循環模式,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和石竹一樣

將精力放在了解自己,是此刻最值得你投入的事情。當你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與需求,就不會只看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

多想一想:「我想要……」、「……對我是重要的」、「我在乎的是……」

先練習如何說「不」吧!

身邊的人習慣你的付出,期待你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在做決定或回答別人的要求時,先問自己:「這是我想做的嗎?」、「這樣做我開心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向對方說「不」。拒絕別人是保護自己界線的一環,懂得拒絕也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不再漠視自己的需求,認真地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你已經付出太多了,再這樣下去,對彼此的關係都不健康。

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慢慢地學習照顧自己。當你滋養自己,才能真正迎接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平靜,也才能影響他人。

如果你是石竹身邊的人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另一半:

「為什麼愛做又要嫌?」你可能長期有這樣的納悶。你想要幫助他們卻不得其門而入。

雖然你心疼他們的付出沒被珍惜,但不要強行改變他們的做法,更不要批評,避免造成他們的壓力。請尊重他們的做法。

你可以聽他們抱怨,但不用給建議,只要多體貼他們在這情境裡的辛苦。然後,找到適當的機會與他們分享一些個人或朋友的經歷,讓他們獲得不同的視角來看自己。

有時你會覺得他們過度關心,甚至干涉,想要幫你打點大小事情。如果這些行為讓你覺得不舒服,請直接跟他們溝通。

但是記得先肯定他們對你的付出,謝謝他們願意為你這樣做。

聽到你親口回饋,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做了這麼多,他們要的就是這一句話。然後再告訴他們有哪些事情你可以自己來,請他們放心。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主管:

和這樣個性的主管共事,你可能會感受到主管控制欲強,懷疑他們對你不夠信任、對你的表現不滿意、對結果過度擔憂。但事實上他們可能不是針對你,而是他們習慣要能夠掌握事情發展。

容易焦慮的個性讓他們無法掌握狀況時,就會頻繁檢查你的工作進度,甚至插手干預你的工作,確保能夠達到他們要的結果。

因此主動回報進度,讓他們知道你的狀況,能有效地減少他們干預的情況,也較能得到他們的信任。

雖然他們看起來強勢,如果你主動溝通或提出需求,他們會很樂意幫助你。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下屬:

他們有時工作熱心過頭,把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管,「雞婆」干預他人而影響團隊合作。

當主管的你與這樣的下屬溝通時,要先肯定再提建議,因為他們相當在意他人的批評,尤其是主管的評價。一旦覺得被批評,他們會增強防衛心導致溝通失效。

所以,先肯定他們認真的工作態度,再釐清、確認職責範疇,與他們討論過度參與他人工作的緣由。

支持他們在自己的職責內發展,必要時擴增工作範圍,激勵他們的成長。

☉情感關鍵字:憂鬱、焦慮 、內疚、恐懼、孤獨感

☉行動關鍵詞:讓親職孩子長大、自我察覺、自我照顧、設立界線

(本文摘自《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不要再說都是他們的錯,人生現在開始這樣過》今周刊出版,林靜君著)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大魚大肉不忌口、1天只睡4小時,身體卻比50多歲的我還勇…彭菊仙:80歲賣魚阿嬤教我的養生之道

腦退化是可逆轉的!61歲台大醫師「777大腦保健法」瘦8公斤,高血脂消失、腦齡回春5歲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