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編按:當生命進入最後的終程,「回家」成為最深切的渴望!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有位29歲的「呼吸器女孩」,小三就被診斷出罕見的肌肉萎縮症合併呼吸衰竭,生命彷彿被貼上倒數計時的標籤,被醫師判定壽命將止步於19到22歲。
然而姑姑與父親兩位守護者,在長逾20年的抗病過程中不離不棄,讓她超越醫學極限與時間框架,以驚人意志力走到現在。直到近日病情悄悄變化,讓她吐露「回家看看」的心願。
她的老家位於南投仁愛鄉的中原部落,距離中榮埔里分院超過21公里遠,加上無法離開呼吸器,但凡一點意外就可能會是一場生命的終結。為此,醫護團隊與社團法人為愛呼吸協會、家屬密切合作,反覆演練、模擬、計算動線與風險,因為「這不是一趟醫療轉送,而是一場生命的歸途,一次靈魂的安放。」
我想回家看看、聽聽老家的聲音
在病房裡靜靜躺著的她,眼神清澈、笑容溫柔,聲音細若蚊鳴卻堅定:「我想回家看看,看看我們家的窗戶,聽聽老家的聲音。」
這句話來自29歲的張小姐,一位自小就與疾病纏鬥、需仰賴呼吸器維生的年輕女孩。從國小三年級被診斷出罕見的肌肉萎縮症合併呼吸衰竭後,她的生命像是被貼上倒數計時的標籤,醫師曾預估她的壽命將止步於19到22歲。
▲病情悄悄改變,醫療團隊告知張小姐返家的願望成行了。(圖/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提供)
然而,張小姐用驚人的堅持與意志力,一路走到現在──超越醫學極限、超越時間框架,在這條與病魔抗衡超過二十年的旅途上,有兩位守護者始終不離不棄:她的姑姑與父親。他們是她的臂膀,是支持她走到今天的理由。
最近,病情開始悄悄改變。她的身體出現更多無法逆轉的衰退跡象,醫療團隊心中明白,這趟返家之路,可能是她最後一次回到那個她日思夜想的地方。
家,不僅是她魂牽夢縈的所在,更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渴望。「我想回家看看」,這不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張小姐在對命運低語,也是對人生最後一次告白。
呼吸器女孩的返鄉路
她的老家位於山區小村,路途遙遠,且張小姐無法離開呼吸器,但凡一點意外就可能會是一場生命的終結。為此,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安寧團隊與社團法人為愛呼吸協會,與家屬密切合作,反覆演練、模擬、計算動線與風險,只為築起一條安全且有尊嚴的返家路。這不只是醫療專業的展現,更是一場集體愛的行動。
▲回家那日,療團隊協助張小姐整理儀器、管路,守護「呼吸器女孩」也許是人生最後一次回家的夢想。(圖/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提供)
我們不是在安排一次轉出,而是在成就一場夢,因為夢想,是需要很多人傾盡全力托住的。
返家當天,醫護團隊、社工人員、家屬嚴陣以待。設備一一確認、氧氣一秒不離,所有人緊張卻默契十足,只為守住這一場夢想不落空的約定,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一趟也許是最後一趟。
只有愛與記憶在流動,靈魂得以安放
當救護車駛進熟悉的巷弄時,那條她心裡走過千百回的回家路,終於化為真實。
親人們早已在門前等候,擁抱她、親吻她,一起祈禱、唱著聖歌,彷彿時間靜止,這一刻只有愛與記憶在流動。
「我很開心。」她輕輕說著,聲音很輕,卻聽得每一個人心頭發熱。
▲親人們圍繞著張小姐祈禱唱詩歌,這一刻沒有病痛,只有愛與被愛的記憶在流動。(圖/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提供)
對張小姐而言,回家,不只是回到某個空間,更是一種存在的確認,「她仍是這個家、這塊土地的一部分。」
這不是一趟醫療轉送,而是一場生命的歸途,一次靈魂的安放。
▲張小姐的英雄:姑姑與父親。在兩位守護者的見證下,她的渴望與靈魂終於得以輕輕安放。(圖/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提供)
或許未來,她仍需長時間依賴呼吸器維生;或許,她再也無法走出病房。但在那一天,在她的窗戶前,在她的土地上,她完成了人生最深切的願望。
這趟回家讓人得以看見一個人如何在無聲處,選擇尊嚴,即使身體被疾病限制,仍然可以自由地選擇夢想的方向。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大魚大肉不忌口、1天只睡4小時,身體卻比50多歲的我還勇…彭菊仙:80歲賣魚阿嬤教我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