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下決定」只是過程的一部分,不管決策是好是壞,人生還是會繼續前進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3月13日03:10 • 發布於 03月13日04:00

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文/《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菲爾.史塔茲 著

喪失了傳統穩固不變的確定性,脫離了教會、家庭、社區的支援之後,我們變得必須靠自己來決定自身的命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擁有的高度自由,是先前的世代所不敢置信的;然而,隨之而來的焦慮感,也是祖輩們永遠無從想像的。雖然我們擁有眾多的選擇,卻連最小的決定也做不出來。在現代的處境下,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變得這樣猶豫不決?

莎士比亞的戲劇提供了線索。《哈姆雷特》寫於十七世紀初,恰逢現代世界的誕生,大家開始注重理性與邏輯、發展科學的宇宙觀,最後引發了工業革命。這種新方向帶來了深刻的心理影響。正面來看,理性的能力帶來高度的個體性和自由感,而這兩種特質確實是現代人的特徵。不過,思考永遠無法帶來事物的確定性,由於思考會切斷你跟直覺的關係,反而會因此增加不確定性。就連理論物理學5也承認,理性的觀察者永遠無法預測將來會發生何事(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在某種意義上,哈姆雷特是走在時代之先,他那嚴重的猶豫不決和自我懷疑,讓他成了現代人的原型。他的思考能力和理性能力導致他在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行動能力也因此癱瘓,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他很有意思,他的困境就是我們的困境。

理性思考的問題在於,你以為自己能藉此正確無誤地理解事物,但對於眼前的議題,你要達到百分之百的理解,就非得掌握住每個相關事實不可,可惜人生並非事事可預料。如果你決定創業,十八個月後的經濟情況怎麼樣,你不可能會知道;如果你決定把孩子送到夏令營,同寢的其他孩子個性怎麼樣,你不可能會知道;就算是像看電影這樣簡單的決定,你也不可能知道到時電影院或路上交通會有多擁擠。

宇宙是無從預測又不斷變動的,我們無法達到完全或絕對地理解。有人以為自己能夠邏輯分析所有因素,並且據此理性地做出決策,但這種觀念無法應用於現實生活。史上最知名的決策家林肯總統說,他在做重大決策時,從來沒能掌握到他需要的全部事實。艾森豪下令美軍登陸諾曼第海灘之後,對自己做的決策很沒把握,病由心生,因此回房睡了一天。

5又稱理論物理,係指為現實世界建立數學模型以理解所有物理現象的表現。

堅信靠思考就能做出「正確」決策的信念,帶來的是虛假的安心感。你誤以為自己已理解並分析了眼前局勢的各個層面,但唯有置身於不再變動的世界,你才有可能做到全面的理解及分析。然而,這個幻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果我們確實能活在完全可知又固定不變的世界,一旦我們做出決策,那個決策就不需要變動,沒有必要做出進一步的決策了。聽起來很不錯,現實上卻做不到。

糟糕的決策多半是由這種不可能成真的幻想所促成。我們想要做出「正確的」決策,然後期望世界不再變動,我們便永遠不用再面對不確定性,結果是,就連小小的決定,都變得攸關生死。做出良好的決策,就能拯救自己;做出糟糕的決策,一切就毀了。實際上,不管決策是好是壞,人生還是會繼續前進。除了必來的死亡和必繳的稅金以外,人生還有一件明確的事,那就是你永遠必須做出進一步的決策,而且通常是在你過去曾舉棋不定的地方。你也許曾煩惱孩子該上哪所學校,最後做了選擇,祈禱她順利入學,等她入學了,卻發現她很討厭那所學校,讀了一年就想轉學。

新的決策即將到來,因為新的決策總是會到來。

只要放下那種不可思議的信念,不再認為自己永遠能把事情做對,那就表示你已準備把決策看成是過程的一部分。你不再以為自己能做出很好的決策,足以免去進一步的不確定性和進一步的決策。每個決策都只是決策過程中的一步,而你的人生還要這樣一步一決策地往前邁進。除了少數例外,一個決策並不足以拯救你,也不足以毀掉你(雖然當下看起來會),但學習正確下決策的法則並多加運用,卻能改變你的人生,緩解你內心的莫大壓力與自我懷疑。

首先,千萬不要將注意力放在決策的結果上,而是要放在你做決策的方法上。只要方法合宜,就算結果不好,你在以下方面還是會有所進步:

忍受失去

做決策時想著避免失去是人之常情。誤以為自己做得出正確決策,容易使我們相信,自己居住的城市、踏上的事業道路、支持的政治人物,都是最佳選擇。我們貶低其他未踏上的路,因為這樣能保護我們,讓我們不覺得自己因此失去什麼。不過,實際上有決策,就有失去。決策本來就會帶來限制,如果我住在佛羅里達州,我就失去了住在科羅拉多州的能力;如果我成為教師,我就失去了成為工程師的機會;如果我去看某部電影,我就錯過了同一晚放映的另一部電影。雖然這些事實看起來再正常不過,我們卻總是拋之腦後。

在某種意義上,你做出的每個決策,都是在對你居處的世界設限,這種情況無從避免。幸好,意識到外在的限制,反而能讓我們在靈性上變得強大。一旦接受外在世界本來就具備局限的性質,內在世界就會開啟大門,讓我們不得不向內尋求充實感。決策可以成為靈性成長的工具。說來矛盾,這種內在導向的決策模式,長期下來反而能創造更好的外在結果。

然而,就算某個決策的最終結果不好,也不表示你是個失敗的決策者。優秀的決策者都明白,有得必有失,他們不僅能從失去中振作起來,也能預料到將來必須忍受更多的失去。他們明白自己沒必要「正確無誤」後,也就不會那麼恐懼和不知所措了。

釐清你的價值觀

合宜的決策會迫使你釐清自己真正重視什麼。資訊的落差始終存在,而其中的不確定之處,正是你必須努力的地方。因此,盤點優缺點這種由來已久的做法永遠不夠,總有一些優缺點是你沒意識到的。因此,你反而可以去定義在特定情況下,你心目中的最高價值是什麼,而且不一定是道德上的價值觀。請捫心自問,在你眼裡,什麼事情最重要?儘管明尼蘇達州氣候不佳,你可能還是會選擇住在明尼蘇達州,因為待在家人身邊是你的至高價值;儘管兒科醫師的工作環境很辛苦,你可能還是會選擇成為兒科醫師,因為服務小孩是你的至高價值。

你心目中最重要的因素,會成為大小決策的最大變因。當你事後回想當時的決策,覺得自己犯下錯誤時,你還是會認為那些失去是值得的,因為你是以自己最重視的事物為準則來作決策。你會犯下許多過錯,人人都是這樣,但你會越來越能夠清楚界定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物為何,沒有什麼比這點更有價值。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菲爾.史塔茲 著

延伸閱讀:你羨慕的生活,真的有那麼美好嗎?精神科醫師:「這種想法不過是幻覺。」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韓國最強『不老女神』62歲被誤認32歲!凍齡神顏網讚:比女兒還漂亮!

Styletc
02

「千萬別完全相信一幅畫」:你看到了畫中的一根菸斗,但畫家卻說那不是菸斗?

三采文化
03

唐綺陽成功狂甩20kg!靠「這運動」逆齡大升級!楊謹華、徐若瑄也瘋練

女人我最大
04

臉色總是蠟黃、鬆弛?你可能是「糖化」了!日常中的5個抗糖化技巧,找回肌膚亮白緊緻感

Styletc
05

別再抱怨了!這4種討人厭同事 其實是讓妳進步的隱形推手

享民頭條
06

不是年紀,是品味!5位「高齡穿搭ICON」盤點,她都在廚房換裝超接地氣~

女人我最大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