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台灣食神用美食搏感情--梁幼祥專訪

Heho生活

更新於 03月14日01:53 • 發布於 03月14日03:53 • CParty喜派對

被譽為台灣食神的梁幼祥懂吃懂烹,更懂用美食交朋友。他在母親的珍珠丸子裡看見眷村的互助人情,在一顆柚子裡找到父親與原鄉的味覺連結,在國宴菜單裡勾勒出古今文人與中式菜餚的跨時空對話。

文_張亞慈/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梁幼祥

年初見到梁幼祥,是在他新店的家中。人才剛到,他馬上挑六十年的新會陳皮搭上四十年的普洱泡水給人潤喉,寒天中倍覺溫暖。隨後和他漫巷弄,街邊駐留的車裡,有人大聲向他打招呼。身為國際知名美食達人,梁幼祥卻不孤高,生活中滿是人情。

梁幼祥說,年輕時友人幫他請教算命師,說他這輩子人氣超強,交友版圖擴及國際。果不其然,他早年熱愛閱讀,以書會友,讀著讀著便創辦了政大書城,不但為校友協尋珍稀書籍,還保留座位供現場閱覽,他更不忘體恤清寒,乾脆買台影印機,給手頭不寬裕的同學影印。中年後鑽研美食,以食會友,交友圈持續擴大。一位熟識的政大教授曾形容他是現代孟嘗君,家有食客三千,恰恰把他的性格說清楚了。

這位人緣絕佳的美食專家,對於自己被冠上「食神」名號,懇切地說,不論是美食家或食神,其實都是虛名。他只是想將從小到大在眷村的生活印記分享給更多人而已,這件事是他的熱情,慢慢也成了使命:透過食物的溫度,為這世界帶來更多眷村人的良善與互助情懷。

隱藏在舌尖的記憶連結

梁幼祥說,眷村是一群因時代變遷而聚集在台灣的無奈群體,居民各自帶著中國不同省份的生活文化與語言,有一種獨特的情感連結。他回憶,過農曆年是所有眷村小孩的歡樂時光,而大人們則有責任讓年節過得好,同時要化解衝突,所以每逢過年,母親總會用層層疊疊的蒸籠,裡面蒸五百顆珍珠丸子,不僅展現手藝,也要分享鄰居,維繫情分。「隔壁的魏媽、馮媽、李媽都會分到一些,我們也會分到鄰居給的美味。」食物在當時不僅是填飽肚皮的食物,同時也是情感的載體。

提到父親,梁幼祥總是感激。父親是士官長,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但以無比的愛心對待家庭,盡力給孩子最好的食物。父親不斷向各省好友學習料理,能烹調出美味的炸醬麵、韭菜盒子及四川泡菜。梁幼祥甚至記得,幼年的自己總是躺在娃娃車裡,靜靜觀看父親在廚房裡忙進忙出,也養出了他對廚房的愛。

從父親身上,梁幼祥也看見美食蘊含的影響力。父親每逢中秋節吃柚子時,總會憶起老家廣西的沙田柚,卻始終無緣再嚐。有次,梁幼祥在緬甸吃到形狀圓潤、皮剝即散的柚子,直覺判斷這就是父親所提的柚子。當年水果仍可以攜帶入境,於是便將柚子帶回台灣。

一到家,他把已熟睡的父親喚醒,開始剝柚子。當香氣散開,父親似乎被喚起對家的懷念,「沒多說話,只摸摸我肩膀,我們都淚流滿面。」父親以美味愛子,兒子以美味敬父,那一刻,食物傳遞的情感,成了無法抹去的記憶。

父親對梁幼祥有深厚的影響(圖片來源/旅讀)

在傅培梅廚藝班練出火眼金睛

梁幼祥的姊姊林慧懿也是美食家,不但是李安導演美食顧問,而且還是台灣烹飪大師傅培梅的兒媳婦。早年傅大師開設廚藝補習班,梁幼祥便在放學後幫忙看櫃檯,順便觀察廚師教做菜,練出他對各種美食的敏銳味覺。

當年傅培梅的廚藝節目深受歡迎,而長大後的梁幼祥,則打造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檔美食尋訪節目,除了訪問廚師與餐廳老闆,也談吃的故事,還教人怎麼吃出美味,開啟媒體爭相報導美食的潮流。

不只在台灣,梁幼祥的美食影視足跡也遍布中國各地。他回憶,三十年前到中國旅遊的經歷令人難忘。當時在成都市場裡,他看到了各種不同的辣椒、八角、花椒,眼界大開;在福州,他第一次見到晶瑩剔透的鴿子蛋,才了解這是佛跳牆不可或缺的食材。他笑說,逛市場不是走馬看花,而是認識當地人文風土還有美食的好機會,一定要去逛。

以美食創造文化盛宴

在美食節目製作經歷裡,他印象最深的一集,是以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為主題。他一直很喜歡李清照的作品,特別是〈武陵春‧春晚〉「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意境,想到便揪心,於是便為這集創作了一道「李清照風味」菜餚。

他希望這道菜有文學的美感,於是運用蓮藕、蓮子、草莓、蜂蜜等素材,用藕餅做出假山,草莓、蓮子、蜂蜜做成甜點,將鹹甜點置於一幅山水畫的意象中。透過這道菜,梁幼祥在對李清照致敬的同時,也希望放入他對李清照的祝福。

梁幼祥也曾設計國宴菜單。他回憶,那次是阿扁連任,由故宮籌備國宴,故宮高層邀他設計菜單,宴會將接待來自78個地區的客人,包括上百位台灣藝術家與博物館人士,地點就辦在故宮三希堂。

他笑說,當時開胃菜一上,現場來賓便讚不絕口,因為這道菜不僅一看就知道是中菜,且充滿文化內涵。作法是以春捲做外皮,內餡用雲林的紅地瓜、澎湖的龍蝦為主要材料,捲製好後再用義大利墨魚汁與可食用的竹炭粉,以老抽熬成墨汁,並由兩位書法家與梁幼祥姊姊林慧懿及他的學生分工合作,用毛筆於春捲上揮毫,「好多賓客看了吃了,都拍手說要帶走。」

梁幼祥為國宴設計的另一道經典菜皮蛋豆腐,是用半塊中式豆腐,以精細刀工雕出形似朱銘「太極」系列作品的形貌,底鋪搗碎的皮蛋,也獲得來賓一致好評。

梁幼祥用老抽熬墨在春捲上揮毫,皮蛋豆腐變身「太極」藝術品。(圖片來源/旅讀)

每道菜都是當下的藝術

一般人若要懂美食,該怎麼做起呢?梁幼祥笑說:「必須先吃過各種好東西。」當味覺經驗足夠豐富,才能區分食物的優劣與口感的差異。他形容,美食就像大廚手中瞬間表現的藝術,「每道菜都無法收藏,是必須當下好好品嚐的藝術品。」感受廚師賦予食物的生命,好比與廚師交流,是一種文化的享受。

對於美食評論,梁幼祥特別感恩姊姊林慧懿,至今仍帶他前往世界各地取經。他說,長年跟著姊姊,領悟到「懂吃」與「吃懂」是一種美食至高的境界。而他也不時與廚師們分享他「懂得」的部分,這份親和力與不藏私的心,也使他贏得行業中極高的尊重。

說到廚藝精進,梁幼祥認為廚師要有一顆「把家常菜做好」的心,「即使是番茄炒蛋這樣的家常菜,一樣要講究。」他一邊說,一邊對我描述好的番茄炒蛋該怎麼做:先以熱油將蛋煎至滑嫩後起鍋,再用小火煸香蔥薑,接著用紹興酒將香氣喚出,隨後加水,蓋上鍋蓋,以大火迅速燜熟番茄,方能保持軟塌的口感與濃郁的味道,最後再將蛋與番茄充分融合,色澤漂亮,味道絕佳。

除了傳遞感情,梁幼祥還覺得食物有「教化」的作用。尤其台灣有著世界各地美食交融的特色,很多本土美食都有獨特的包容性,並在包容中昇華;若排斥某些食材或菜系,「這就不能算是美食家,真的美食家應該樂於嘗試,開放心胸。」

8年前,梁幼祥遭受一起食安事件波及,導致所有廣告代言停止。後來雖判定無罪,但心中衝擊難免。不過,他用孔門弟子子路的名言「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來安慰自己,人生有許多階段,跌宕起伏,在所難免,也以《論語》「聖賢能忘」四字,希望自己忘卻這八年的煎熬。

「我不會憎恨曾傷害過我的人,」他說,「上善若水,將是我步入年邁的座右銘。」

梁幼祥小檔案

1956年生於台南市,致力推廣美食四十餘年,曾於東森電視、人間衛視、華視、中視製作主持多個膾炙人口的美食節目,亦曾於中國時報美食專欄、自由時報美食尋寶圖等長期擔任專欄主筆,並屢次受邀至中國錄製央視、南京電視、廈門衛視、天津電視等美食節目。此外亦擔任國際廚藝賽裁判、食品研發顧問。遍嚐山珍海味之外,更做得一手好菜。

張亞慈◎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及英國李斯特大學碩士畢業,經歷影劇、消費生活、時尚精品和財經人物,訪過無數中外名人,以可親的文字,細膩的觀察,走進受訪者心中,歷任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非凡新聞週刊總編輯及Taiwan Tatler創刊編輯長等。

全文由《旅讀》授權刊登,訂閱資訊請洽旅讀》網站希望商城

責任編輯/Vivian Day 戴子昀
圖片來源/旅讀

延伸閱讀:

「過期食品」就不能吃嗎? 這10種過期還可以吃!

2025 年犯太歲 4 大生肖、化解方法,以及安太歲流程一覽

>> 有健康上的問題嗎?加入 LINE 好友 Heho 馬上來為你解答!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大阪世博會倒數!台灣館人潮爆棚入館得排4小時 日男瘋狂進場117次

聯合新聞網
02

最被台灣人低估的德國大城?疫情後國人造訪飆128%!柏林到底哪裡好玩?

今周刊
03

北市10萬株「圓仔花、向日葵海」正盛開 地點、花期一次看

旅遊雲
04

很怕這次挺不過去…光復鄉災情畫面太衝擊 花蓮在地人喊話遊客:景點很安全

太報
05

秋風吹拂欒樹 敦化南路成為最美街道,落下金雨盡顯浪漫

旅遊經
06

台北信義區上班族喘口氣新據點!焙茶專門店「wataru」松菸街角新開幕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