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預算衝突不止 藍綠白都要留校察看

上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邱子安
藍綠政黨各自喊出的毀憲亂政、抗中保台,可能凝聚了內部支持,但也逃避了民主補課。(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從國會修財劃法增統籌分配款,114年度預算刪除達3.62%歷年罕見,到行政院扣留636億地方一般性補助款,接續一連串政院核定統籌款、一般性補助款改申請制、計畫性補助款大砍,結果財劃法再修一次。無論名之為報復還是輪迴,預算衝突是標,民主多數決的迷航,才是本。在憲政實務上,台灣是非常稚嫩的學生,少數政府的經驗只有扁政府和賴政府,各方都還在牙牙學語,激烈的衝突難免。日前政院正式函請立院黨團推薦中選會委員的作法,是亮眼的期中考卷。若總統國會僵持不停,立法院按釋字463路徑,整本預算案退回要求重編,也非不可能,到時候行政部門將會面臨更大的民主危機。

許信良曾言 一時的多數也需

台灣過去也有扁政府時期的少數政府,然而各種扁連會、扁宋會、經發會、九人小組,對黨際、社會、黨內行政立法的溝通協調,嘗試不輟。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曾在去年5月底,喊話賴總統,苦口婆心類比就像中國應該正視台灣存在,賴總統也應該正視國會多數。「民主政治有它的邏輯,不可能少數執政。今天一定要努力形成多數。」、「你就不能穩定的多數,一時的多數也需要嘛」。多數政府是憲政精神的盼望,但仍不能阻止少數政府的發生。扁政府時期與各方用勸的、用哄的、用罵的、用逼的,還是努力籌謀許信良口中的一時多數。卓榮泰院長有中華民國史上覆議次數最多紀錄。立法院充分不信任,賴卓體制施政舉步維艱事小,體制迷航,各方嘗試妥協、多數決意涵被稀釋扭曲,憲政體制變成強調衝突,沒有化解歧見的制度功能,這才事大。

國會總統各有困境 

1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本屆二次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站在本屆一路以來國會、總統爭權的歷程,有其難以妥協的困境。卓榮泰院長已說不會調整、重編預算。事實上重編總預算不是什麼新鮮事,歷次因內閣改組或修法(老農津貼、國民年金)等因素,90、99、107年年度預算,行政院都曾主動撤回重編。內閣改組要重編的道理,就是新內閣還沒到國會報到,尚未透過總質詢取得民主正當性。大幅修法導致重編預算,更是國會透過立法權直接指導個別政策,內閣為獲國會信任,須以重編預算落實修法。相同道理放在115年總預算的衝突,加上軍人現職加薪、警消海移空執法危勞人員退休金,累積三大違法。法律修的好不好,過程是否倉促,方案是否有利國計民生,是政策可欲性的問題。但不斷考慮立法院不函送法案、總統不公布、預防性暫時處分、不編預算…等違反機制的方法處理,那麼無論是報復還是輪迴,下一輪的憲政攻防永遠不會停止。筆者在本刊曾投書《預算通關的兩院會商 憲法依據可疑》、《政治衝突下仍有憲政善意》,想讓外界看見政治衝突再激烈,籌謀各方可接受的多數,堆疊善意努力和解,還是政治、憲政運作的硬道理,也是97憲改以來設計成總統、內閣、國會三角關係為重心的半總統制,憲政制度設計的原始本色。

其實,考試委員的提名;公糧補助在立院攻防冷卻後,綠委也曾開記者會支持;韓國瑜院長邀114年度預算和解飯,看起來115年度的協調也在路上;11月7日行政院與立院各黨鞭商議並簽署文件後付委審查;凡此種種都是憲政累積善意和解,化解僵局達成多數決認可方案的例證。在面臨NCC人事案國會不同意的挫折後,行政院更進階思路,10月28日正式函文立院各黨團,11月4日,國、眾兩黨推薦共6位委員。行政部門的事前協調,並且正視自己並非多數,很可能須接受不樂見的結果,這對各方來說都是艱難的民主課,但只能學習。

抗中保台、毀憲亂政,可能凝聚了內部支持,但也逃避了民主補課。藍白綠當然互看不爽,但只要不持續尋找各方不杯葛、多數可接受的治國方案,藍白綠的留校察看,在國會換屆前,是不會解除的。

逼國會整本退回預算案 行政院更難應對

大法官釋字463闡明:「如多數立法委員審議特別預算時認有不符法定條件者,自得決議刪除,或要求行政院重新編製。」國會面對同樣是預算編製階段的違法,援用同樣法理,政院無意撤回,國會下一步只能退回整本預算要求重編,也是大法官指導的制衡手段。再詳予析論,預算國會審議階段,若有違法,大法官曾以釋391,不假辭色直接說增加支出違憲無效,還擴張解釋調整視同增加也無效。但面對行政編製階段違法,釋463說國會只能靠自己。大法官十分偏頗不公,立法院要避戰和諧也不可得,只能靠自己既出抵制手段。

地方財源的爭議,肇始於行政院錯讀114年預算審議結果,錯讀了刪減科目,自行扣住636億一般性補助款。而後編製115年預算時,以在野去年底修正的財劃法地方多獲配統籌分配款4,165億元,讓中央失去調節能力,就又在計劃性補助款砍掉2,646億元,搶回三分之二;又改變一般性補助款遊戲規則,變成申請制要看中央臉色,刪除、移動許多基礎民生款項,波及1,764億元。在野再度「輪迴」或「報復」,再修財劃法加兩道緊箍咒:一限計畫型補助款,不得低於各該財力級距縣市過去十年的平均值;二限一般性補助款,除去年底修法的總數外,每一個縣市都各別不能低於114年。

過去即便有各種因素,預算案都是行政院主動撤回。放眼未來,若由立法院發起創下重要的憲政先例,宣稱整本退回,是完整預算審議權的一環,行政院只有更難應對,衝突只有更表面化而難以化解,對行政院構成的挑戰,史無前例。

行政院大可繼續編纂論述、組織材料,指控在野違憲,鞏固內部支持。如同立院難以低頭一般,政院也有不得不戰的背景。在內閣制、半總統制國家國家,當前最常見的解方就是籌組聯合政府,然而藍白對此議題的表態也怪怪的。國民黨當年讓唐飛去黨部報告後,做出唐以個人身分、而非代表國民黨身分入閣的決策,不想負責任。扁政府連任後,國親曾想協議聯合政府,也是不了了之。民眾黨最近動作頻頻,又要炒熱聯合政府的議題。但眾黨要在地方層次嘗試,不顧我國地方政府採總統制的政府體制,不能實施聯合政府。比起落實憲政多數決,更讓外界起疑,是否是搶官奪位、坐地起價。

民進黨丟失社會和解與靈活治國的精神

總之,賴卓體制有愈想愈開,嘗試達成一時的多數。然而,藍、白各自是否是誠信可靠的談判對手,還是會先談後翻桌,也無人能保證。但是,民主本來就不是三五好友野餐的祥和歡樂。民主政治本來就是要讓一個國家當中,非常不一樣的國民,都能齊聚一堂議事,不管各方用勸的、用哄的、用罵的、用逼的,最終逼出一個各方不杯葛、多數認可的決策。這也是1990民進黨黨內通過民主大憲章、帶著這個主張在1996參與李登輝邀集的國家發展會議、促成隔年97憲改時,最重要的精神:在艱困國際情勢中,改制直選總統代表人民主權,但仍有須取得國會信任的內閣,達成民主政治需要的整合國家、化解對峙,無論是多數政府、少數政府或聯合政府,都有足夠的制度靈活性。這種社會大和解、盡最大力量達成共通點的精神,千萬不要隨著許信良前主席、呂秀蓮、游盈隆等民主大憲章世代離開民進黨,就丟失了這般民主風範。

※為文字工作者、專欄作家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馬路當賽車場!4豪車「街頭競速」撞超商 店外民眾撞骨折

EBC 東森新聞
02

1週6次...房仲爸激戰女業務 運動量好足!她嬌喊:你量體重會變瘦

鏡週刊
03

太子集團案海外金流經手人到案 尼爾創新負責人、財務主管收押

三立新聞網
04

中國禁日令一出!台灣「2關鍵字」飆天花板

NOWNEWS今日新聞
05

長髮女鬼真身曝!基隆中山隧道出沒…害直擊騎士嚇到腿軟3人下場出爐

三立新聞網
06

網紅賓賓哥開直播嗆聲校長 盧秀燕:將採法律行動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