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藥版「葉問」近擊 淋巴癌雙特異性抗體納健保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9日電)復發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雙特異性抗體獲健保3線給付,新制8月1日起上路,醫師形容雙特異性抗體如癌藥版葉問,超近連擊癌細胞,患者從可能撐不到半年,改善到可維持逾2年無復發。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正式給付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給付條件包括復發性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先前曾接受至少2線全身治療、具CD20抗原陽性,及前線救援治療需符合治療2個療程以上復發或發生疾病惡化或經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失敗者等。
健保給付最長申請12個療程,推估第5年時每年將有約200名病友可受惠,最多有望省下350萬元至400萬元不等藥費。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台灣最常見淋巴癌,惡性度高、侵襲速度快,復發患者過去恐僅剩半年壽命。
葉士芃說,淋巴瘤可分為何杰金氏與非何杰金氏2大類,民國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淋巴瘤新案例共3433例,逾9成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最常見類型,在台灣約占5成以上。
葉士芃表示,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較好發於50歲以上,但任何年紀都可能罹病;因惡性度高、侵襲快速會侵犯全身器官,治療越快越好,6成患者可完全緩解,也就是走完療程後,透過影像檢查完全看不到癌細胞。
葉士芃說,約3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仍會復發,剩下1成左右為頑固型患者無法緩解,只能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幹細胞移植,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年長或身體較差,不適合接受移植,甚至會移植後復發。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說,健保於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納入雙特異性抗體關鍵即戰力,目前第3線治療有3種治療可選擇,包括雙特異性抗體、抗體複合體藥物與CAR-T治療,各有優勢,都可提高緩解機會。雙特異性抗體彷彿有2隻手,1手抓癌細胞、1手抓患者免疫細胞。
黃泰中說,雙特異性抗體讓免疫細胞與癌細胞近距離接觸,如葉問把敵人抓在手中近距離連續捶打,以利免疫治療效果發揮到淋漓盡致,平均42天就能緩解,逾4成可能完全緩解,達成完全緩解者,平均可維持無復發狀態達到近30個月,反轉復發患者撐不到半年的困境。
黃泰中表示,當使用雙特異性抗體治療時,由於T細胞長時間被迫與腫瘤細胞近距離接觸並持續活化、工作,可能導致免疫疲勞,在面對其他病原體時無法有效活化,導致病患容易受到感染;一個需要關注的副作用是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類似於輕微的免疫風暴,需及時監控與處理。(編輯:張銘坤)1140819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