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飽還是很累?小心慢性疲勞 引起身體出現「這疾病」下場慘!
很多人認為疲憊就是沒有睡好的問題,但如果在充分休息之後,仍然感覺身體疲倦、精神萎靡,就需要注意是不是有慢性疲勞,甚至是身體疾病。TVBS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表示慢性疲勞是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好發在工作繁忙的壯年人口,並且在女性族群上有更高的盛行率,慢性疲勞通常會合併許多大大小小的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記憶力減退、肌肉關節痠痛,以及情緒起伏變大,這種疲累感及身體狀況,往往會影響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表現。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確切的成因,但仍然有一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去改善的,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晏民表示首先要適度的休息,維持良好的睡眠衛生,固定就寢時間,不要在睡覺前過度興奮或者滑手機,這些都有助於睡覺品質的提升。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協助放鬆身體以及舒緩壓力。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楊錚宜進一步指出,我們現代人呢,因為生活的壓力很大,然後生活的節奏過快,又有這個3C產品的部分,所以你常常工作跟休閒是分不開的,那無形當中你的自律神經就會變得很緊張、很亢奮,交感神經不停的往前踩油門往前衝,那副交感神經負責剎車的部分就沒有獲得足夠的啟動,那相形之下,你的身體就是過度的緊張。
疲憊是身體發出的警告,如果感覺疲累,出現不尋常症狀,很有可能是身體系統出了狀況。疲憊合併胸悶,甚至有喘不過氣的狀況,這些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或者腎臟疾病的徵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張宇認為休養的方式有很多, 所以很重要的是,其實是自己去嘗試 去感受 去嘗試 去感受這種,你嘗試過一些事情之後,你的感覺到底是覺得被充電了充滿精力,還是反而覺得更疲憊。
慢性疲勞並不是單純的累,而是一種 長期 持續性的極度疲倦,即使休息或睡眠也無法完全恢復。常見於慢性疲勞症候群 ,可能與生活壓力 睡眠障礙 ,內分泌或免疫系統異常相關。
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首席主任 巫錫霖:「慢性疲勞症候群,尤其在最近的疫情covid-19的盛行之後,又慢慢地引起大家的注意,事實上這是一種慢性疲勞,就是你經過適當的休息,你還是覺得有疲勞的感覺。
休養像是吃好 睡好 規律作息是一種休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張宇表示當我們疲倦的時候充滿電,這種感覺就是也是一種休養,內向跟外向的人,他們可能所選擇的休養方式,都不是同一種類型,有可能要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錚宜指出常常提到的深呼吸,你可以透過這個吸氣6秒、吐氣6秒的方式,讓自己的心跳呢,也可以隨著緩慢的呼吸達到這個心跳減緩 的放鬆的效果。
睡眠不足或品質差會導致疲勞,而慢性疲勞也會進一步造成睡眠障礙,即使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若身體修復機制出現問題,仍可能持續感到疲倦,絕對不可輕忽!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