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屏東慢旅行,走進屏東4個里山里海小村落,品嚐最鮮的海味與果香!

旅讀

發布於 06月25日07:56 • 文、圖_Jamie 慢森活/ 旅讀

有別以往的農業博覽會,2025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以專注展現自身特色收獲許多好評。盛會甫結束,不妨再深入屏東4個里山、里海的小村落,聆聽寶島的山海絮語。

坐落台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屏東,一年四季皆熱如夏。去年深冬,縣府農業處精選4個社區,與在地居民合作,設計出結合農漁業教育的綠色旅遊路線。短暫的兩天,我們依著小型巴士慢悠悠的節奏,尋訪四個秉持永續旅遊發展的農村。

在職人引領下,走訪內埔鄉的隘寮社區、佳冬鄉的塭豐社區、枋寮鄉的新龍社區與萬巒鄉的赤山社區,發掘南島山、海、農、林及人文的豐沛資源。藉由步行、腳踏車認識小漁村的地理樣貌,收藏質樸農村經光線刻畫的小巷子、恬靜海港的美好訊息,認識鄉村常見的植物及現捕的海產,實踐永續旅遊與美學並行的體驗。

里海:塭豐村、新龍村

初訪早期以種稻、近海捕魚為業的塭豐社區前,對佳冬鄉的印象僅停留在新聞報導中的地層下陷畫面,陌生而扁平。直到本次實地走讀,走進一間老屋,入內能逕直觸摸到天花板,才對塭豐村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塭豐村早期居民多投入養殖鰻苗,大量超抽地下水使此地地層下陷。現今人口約2000多,7成仍從事養殖漁業,其中不乏年輕人。在村落內隨意散步,可看見居民將屋內外加高,有的甚至一下多了兩層樓,試圖對抗日益嚴重的地層下陷。

塭豐社區地層下陷屋

為有效轉型產業,塭豐村近年積極發展永續旅遊,社區發展協會以開闊的魚塭為景,特邀社區媽媽們手製美味下午茶,帶來結合地方產業景緻的午茶體驗。在冬天仍是熱情的國境裡,感受清風徐來,咀嚼甜點飲品的同時,感受小村充滿活力的一面。此外,居民們也在地層下陷屋打造出「漁人攝影展」的場域,透過展陳的影像作品,一探當地傳統漁法的傳承,以及漁人們的日常即景。

塭豐社區帶路人吳世昌
騎鐵馬走讀塭豐社區
塭豐社區媽媽們手作的下午茶
塭豐社區漁人特展

無獨有偶,新龍社區也重新思考產業對環境所帶來的衝擊。新龍社區位於枋寮鄉,同樣以漁業為重,早期以近海捕撈吻仔魚、旗魚、白帶魚等為主。然而,實為多種魚類幼苗的吻仔魚,捕撈上極具爭議,新龍社區遂逐步發展世界第一的龍膽石斑培育技術。

無愧於龍膽石斑的故鄉,上至社區內一比一打造的裝置藝術作品,下至在魚塭內掀起巨大水花的「真身」,都足見每條從新龍社區出產的龍膽石斑體積驚人。貫徹其漁業體驗,社區以此特有條件規劃樂魚、漫魚體驗,帶領旅人選用當地五仔魚、野菜、石斑及龍骨麵等食材,學習烹飪新鮮味美的料理。在社區媽媽的指導下,即便是個廚房小白也能端上一桌好菜,讓煮菜變得有趣,完整體驗食魚樂趣。

枋寮漁港剛上岸的白帶魚
↑新龍社區動手做料理

里山:隘寮村、赤山村

告別小漁村,延續深度體驗的主軸,里山則以大武山腳下的隘寮社區為起點。相會在185縣道與187縣道,身兼導覽員的隘寮社區潘理事長說,隘寮一帶早期是平埔族馬卡道族的住居地,隨著歷史變遷、不同族群融合,衍生出專屬屏東的近山文化。

他表示,早年村落因洪水氾濫四散,後分為舊隘寮(久愛)與新隘寮,現今的隘寮社區活動中心即屬新隘寮。他笑稱,在社區活動中心尚未成立前,這裡曾是沒人敢靠近的香蕉園,直至近年活化後才成為村子長輩們的活動據點,漸漸延伸出對面的商圈。因鄰近涼山瀑布,且擁有黃荊這一天然資源,隘寮社區期望未來此地不僅作為往來涼山的重要休憩站,更可藉由村子遍地的黃荊,設計出一系列體驗活動,為旅客提供更多元的遊程選擇。

採摘隘寮社區植物黃荊
隘寮社區活動中心

續行185線道,來到同樣坐落於大武山下的赤山社區。赤山村下轄於萬巒鄉,既不特別靠近城鎮,亦不特別靠山。在居民無償提供經改建的老屋「老厝54」,我們得以探索萬巒除了豬腳特產外,還有什麼特色物產。事實上,赤山村八成以上的居民皆以種植金鑽鳳梨為生,村落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境,種植超過20餘種的鳳梨,開發出農村綠色循環系列商品及相關體驗行程。

赤山社區鳳梨園導覽

走進鳳梨園,近距離與金鑽鳳梨接觸,學習諸如芒果鳳梨、西瓜鳳梨等不同品種的鳳梨葉片有何差異;再取側苗帶一顆鳳梨回家,體驗農夫之樂。不知如何開啟台灣的里山、里海之旅?以上4個屏東小村落,開啟你認識寶島的第一步!

永續遊程╳在地物產

塭豐社區:傳承傳統漁法「牽罟」
致力發展漁村觀光的塭豐社區,每年不僅於塭豐海堤舉辦「牽罟」活動傳承傳統漁法,透過大家奮力將繩子往岸上拉的雙手,體驗象徵團結與分享的捕魚文化。

隘寮社區:採「黃荊」植物做瓶舒緩膏
來隘寮社區,採集村子常見植物黃荊,動手做一瓶天然舒緩膏吧。黃荊盡量挑選老的,最好有5個葉片以上、顏色深綠,數量還一定要多。去掉葉梗只留葉片下油鍋,提取天然原料,製成舒緩膏。

赤山社區:手作下午茶
赤山社區使用鳳梨開發出具有農村綠色循環系列產品,也推出農遊體驗,從下田採鳳梨到動手將鳳梨做成果醬,或手做新推出的鳳梨司康,步驟簡單,一套在「老厝54」基地舒服享用的下午茶便完成。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在伊斯坦堡尋找鄂圖曼》2025年4月號 第158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台灣高端旅遊史上第一次!麗池卡登「海上超跑級」郵輪確定抵台,從基隆港就能登上移動的美術館!

旅讀
02

超可惜 大武之心南迴驛站店家多撤走超冷清

自由電子報
03

18萬株向日葵花海搶先拍!5大美拍亮點最新花況市區必訪花景

景點家
04

誠品週年慶滿千送百Potato Corner薯條100新櫃進駐!午夜音樂會電影馬拉松登場

景點家
05

釜山旅遊強勢竄紅!蒐羅5大熱銷飯店,CP值破表,每人每晚最低千元有找!

旅遊經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