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翻轉!科技催生無害真皮 污垢.永續美學反擊過度消費
面對傳統皮革業的倫理與污染問題,美國科學家透過細胞工程培育無害真皮,並以天然樹皮鞣製,為時尚業開創永續材料新路。同時,倫敦兩大時尚展覽從設計端探討永續,邱園展以廢棄紡織品警示快時尚,並展示天然可分解材料;巴比肯中心的「骯髒外觀」展則透過「污垢美學」,挑戰業界對潔淨無瑕的執著。這股浪潮全面鼓勵大眾反思消費,擁抱不完美的再生時尚。
生物醫學工程師 恩格爾邁爾:「這是真皮。」
北卡羅來納州的實驗室裡,生物醫學工程師恩格爾邁爾正透過細胞生物工程培育皮革。他從一頭乳牛身上取得細胞,讓細胞在植物支架上生長,最終形成膠原蛋白結構,質感與真皮無異。
生物醫學工程師 恩格爾邁爾:「我們是全球首家販售培育皮革產品的公司。這種皮革取自活著的牛的細胞,製作過程完全無害。」
這種培育皮革的製程實現了雙重環保:生產過程不傷害動物,同時,天然樹皮鞣製也替代了傳統化學程序,大幅減少環境污染。這項創新材料未來應用於手工錢包和飾品製作,預計將為全球價值四千億美元的皮革產業,開創零殘酷、零污染的永續道路。
生物醫學工程師 恩格爾邁爾:「這種植物鞣製的皮革,會隨著時間越用越有質感,最終展現出獨特的包漿效果。」
從實驗室延伸到設計前沿,倫敦邱園的「物質世界」永續時尚展,則將舊衣店收集的廢棄紡織品巧妙擺放在玻璃屋花床中。這種色彩與質感交錯的視覺效果,主要目的是提醒觀眾反思快時尚對環境的影響。
邱園訪客活動經理 哈菲爾德:「這場展覽的目的是讓大家開始注意自己穿的衣服從哪裡來,也鼓勵每個人在生活中做一些小改變,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就能真正帶來顯著的效果。」
展覽同時呈現設計師對天然材料的極致運用:服裝原料包括鳳梨、蓮藕、海藻與尤加利等完全可被生物分解的材質,也使用植物染料將自然色彩融入創作,甚至有些作品直接讓蘑菇在衣物上生長,將有機與可堆肥的概念具體化,希望啟發民眾減少浪費,更負責任地進行日常消費。
環保藝術家 奧科雷:「我知道許多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未必會關注環保議題,但對我來說,這非常重要。因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對環境負責,在創作過程中思考碳足跡,不讓作品製造更多污染或傷害。」
與邱園展相呼應,但表現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倫敦巴比肯中心的「骯髒外觀」時尚展。策展人指出,污垢象徵重生與再生,透過這個概念,他希望提醒人們關注時尚產業的污染問題,以及人體自然痕跡的價值。
策展人 戈特森霍芬:「時尚與污垢看起來南轅北轍,但其實『污垢』這個概念,無論是來自土地、身體,還是時尚產業本身,從上世紀八零年代末開始,就已啟發了許多設計師以全新的方式創作與實驗。」
展場上,設計師將意想不到的材料融入服裝,有些衣物上的亮片來自人類汗水結晶,有的則刻意保留泥水污漬和織入廢棄物,藉此打破民眾對時尚界完美潔淨的既定想像,同時反映出,設計師對過度消費與環境議題的關注。
設計師 布魯恩:「我越來越喜歡那些看起來被用過、有歲月痕跡的東西。就像我說的,時間會在物件上留下記憶。」
這場展覽強調服裝應留下時間與生活的痕跡,鼓勵人們珍惜並長久使用衣物,而非快速拋棄。它呼籲時尚界擺脫對「原始無瑕」的追求,擁抱不完美的再生之美,將創意與永續責任結合,打造更環保、具社會意義的時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