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搶人1/從沒心跳到清醒對話 消防員許育豪拼回病患一口氣
編按:面對生死的臨界點,時間往往只剩下幾分鐘。他們,是與死神拔河的人。在一次次心跳停止的現場,他們用專業訓練與直覺經驗搶回一條條命。對著沒有呼吸的心臟不放棄任何一次按壓。這是一場沒有觀眾、沒有掌聲的戰鬥。《與死神搶人》專題,記錄多位救命英雄的故事,看他們如何在分秒必爭的時間裡,把人從死亡邊緣,拉回光明的世界。
「原本沒了呼吸心跳的患者,竟能清醒地握著妻子的手說話。」這是桃園市消防局興國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許育豪,至今仍難忘的救援畫面。
那天,他和師父趕往現場,救的是一名年約50、60歲的中年男子。抵達時,男子已無生命跡象。許育豪與隊友分工:有人胸外按壓、有人在旁監測與協調流程。
就在眾人全力合作下,男子逐漸恢復呼吸,甚至出現嘔吐反射。送到醫院時,病患已能開口與妻子對答,這一刻讓許育豪深切體會「團隊合作能把人從死亡線拉回來」。
許育豪(戴帽子者)在分隊前與同事們合影。(圖/許育豪提供)
從工程師到消防員:第一次面對生命消逝
他也曾經歷另一種震撼。還在台北自費受訓EMT2,到醫院實習時,他跟著急救團隊搶救一名重大車禍患者。患者送到三總急診時仍有意識,但經過半小時的搶救,最終仍因傷重不治。
當醫護團隊撤離,現場只剩他一人,看著患者滿身管線、靜靜躺著,彷彿失去靈魂的布娃娃。他說,那一刻真正理解生命的脆弱,回家後忍不住痛哭。
許育豪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是人人稱羨的工程師,原本投入醫療器械研發工程工作。替代役期間,他在宜蘭出勤多起救護勤務,種下對消防救護的興趣。
退伍後雖然回到新竹當工程師,但發現自己「坐不住辦公室」,決定接受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訓練,並投入義消工作。最終,他毅然報考消防員,正式走進救災救護的世界。
家人雖然明白消防工作的高風險,但仍給予支持。父親過去甚至曾參與華航空難救援,協助發送物資,家族也長年參與慈濟志工,對於「助人」有深刻的認同感。
國內外賽場常勝軍 把功勞歸給團隊
靠著專精的救護技術,許育豪屢屢在比賽中脫穎而出。2022年,他參加馬來西亞第4屆院前救護錦標賽奪下第1名;隔年代表台灣前往菲律賓參加亞洲急診醫學會ACEM EMS COMPETITION,更榮獲第3名佳績。
去年,他在「全國十大傑出救護技術員」評選中獲得第三名。今年,因經急救後康復出院個案數高達8件,居全國之冠,獲內政部消防署授予「急救精靈」殊榮。
許育豪與團隊出國參加比賽。(圖/許育豪提供)
然而面對肯定,他始終謙虛,強調「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的力量」。他指出,救護效率能提高,關鍵在於「團隊資源管理」(TRM,Team Resource Management)。
過去消防救援多依賴學長制,學長指令就是行動標準,但有時因疲勞或判斷誤差,可能帶來風險。TRM概念源自飛安,後來被引進醫療與消防領域,強調分工、互相提醒與模組化程序。
許育豪相信,透過TRM能讓現場管理更清晰、人員配置更合理、器材使用更精準,一旦患者或環境出現狀況,團隊能及時提醒,減少錯誤並提升效率。
他表示,未來會持續精進救災救護技能,並在分隊推廣TRM觀念,讓更多消防弟兄能藉此建立默契,發揮團隊力量,守住更多人的生命線。
許育豪與團隊出國參加比賽,開心合影留念。(圖/許育豪提供)
採訪:記者游承霖 社群編輯:吳姝蓉、黃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