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中共整治「裸官」免職易綱等9高官!從政協到地方人事震盪,竟是「家屬關係」的隱形規則

風傳媒

更新於 11月04日00:52 • 發布於 11月03日23:47 • 林庭瑤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AP)

中國政府10月1日宣布包含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易綱等9名高官「不再擔任」政協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引起關注。港媒《星島日報》報導分析,中共十八大後大力整治「裸官」,對配偶已移居國外,或沒有配偶,或子女均已移居國外的官員,一律調整崗位。中共官方要求,中央領導人直系親屬更不得留在國外。

政協「中途換人」:裸官紅線與人事調整並進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會第14次會議1日宣布,易綱不再擔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其餘8名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專委會副主任的還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張軍擴、農業農村部前副部長張桃林、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張傑、自然資源部前副部長曹衛星、最高檢察院前副檢察長陳國慶、廣東省政協前主席王榮、國台辦前副主任陳元豐和中國僑聯前副主席隋軍等人。

港媒《星島日報》的「中國觀察」專欄刊發署名紀曉華的文章稱,中國退休省部級高官擔任全國政協專委會領導職務,本是慣常安排,極少屆中「不再擔任」,而且這次還一次宣布9人去職。其中,易綱、王榮是正部級,與張桃林、張傑、曹衛星等都是全國政協常委。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全國政協常委或委員的職務仍然保留。

裸官把資產轉移海外,成為貪腐溫床。(大陸央視)

保留常委、撤副主任:技術性調整還是警示訊號?

文章指出,近年中國從維護國安高度考慮,進一步要求在國外留學的省部級幹部子女,畢業半年後必須回國,否則父母將調整領導崗位。據悉,全國政協這九名高官有的子女已在當地發展,不願回國。例如易綱本身就是海歸派,曾在美國大學任教,有傳其子在美國出生、成長。

公開資料顯示,易綱1980年赴美留學,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曾任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經濟系副教授,並於1992年獲終身教職,1994年回到中國。

「家屬變量」入考核:國安與海歸背景的拉扯

此外,今年9月25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閉幕,《解放日報》報導,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決定免去劉多的上海市副市長職務。據稱,現年59歲的劉多被免職,原因也是其子女不願回國。報導指,該次會議被免職官員還包括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上海市民政局長蔣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長晏波等人。

此外,中共20屆四中全會後,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土壤尚在,要解決中共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從嚴管黨治黨力度。他並指出,要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常態化。「四風」問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合稱。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土壤尚在,要解決中共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從嚴管黨治黨力度。(美聯社)

四中全會後續:從嚴治黨與「能上能下」常態化

具體做法上,蔡奇提到,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堅持重擔當、重實幹、重實績,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常態化,調整不勝任現職幹部,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推薦閱讀)習近平反撲張又俠?神秘帳號揭前中國防長魏鳳和、李尚福落馬秘辛,軍中內鬥加劇

蔡奇表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同時要清醒看到,一些中共黨員幹部對黨的自我革命還抱有錯誤想法,存在鬆勁歇腳、畏難退縮、消極應對甚至刻意牴觸等情緒;有的黨員幹部明哲保身,不願擔當作為;「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土壤尚在,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存量未盡、增量仍然易發多發。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海鷗肆虐釀188死、鳳凰颱風接著來 菲律賓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TVBS
02

京都嵐山竹子遭塗鴉!當局擬「砍部分竹林」 日媒直擊外國客闖私宅

TVBS
03

26歲青年死後…韓「倫敦貝果」爆逼迫員工自願離職 僅3%能領失業給付

太報
04

女兒邀43歲母赴舞會「媽媽竟與14歲舞伴產子」 手機曝光露骨影像!

鏡週刊
05

德川家康後代po對比照自嘲「長得像祖先」 網驚呼:將軍大人

太報
06

200萬年「冰河水」晶瑩剔透!他用杯子撈來喝 下秒就出事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