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歐洲視中國為競爭對手 北京卻把歐洲當被美帝拋棄的「過氣妾室」

上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陳玟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5月在巴黎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握手道別。(法新社)

歐洲近年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和對手,從貿易到體制無不提高戒心,但在北京眼中,卻將歐洲視為被美國操控的棋子,甚至是不需要太在意的過氣強權。然而,經濟學人警告,中國在深信「一切都是美國主導」的框架中,低估了歐洲的反擊意願。

經濟學人17日報導,歐洲人不斷討論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美中競爭之間的夾縫,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種擔憂根本多此一舉,因為他們早就把歐洲視為美國的棋子。中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簡軍波曾撰文指出,「歐洲無法真正擺脫美國而獨立。」;許多中國人也沒把歐洲的競爭力看在眼力,中國的經濟日報就稱,「歐洲在許多科技領域根本沒有能力應對挑戰。」至於歐洲常常面臨團結的挑戰,中國民族主義學者張維為9月在電視上說,「歐盟是否能生存到2035年都是個問題。」

上述都還只是中國在公開場合的評論;中國學者在私底下的語氣往往更為尖銳。經濟學人的專欄「茶館」(Chaguan)最近聽一位中國顧問形容,「歐洲有點像一個上了年紀的妃嬪(concubine),無法接受自己已被美國這位皇帝拋棄。」另一人則說,「歐洲就是討厭創新。」這種輕蔑有時甚至會滲進官方接待裡。一位歐洲商界代表透露,他最近造訪中國外交部時,對方一見面竟以「戰狼式」般劈頭痛罵來招呼。他猜對方大概是以此取樂。

中國看歐洲太簡化 對歐政策出現2大盲點

中國分析歐洲又虛弱並非完全錯誤,但這種分析往往將其誇大,導致中國對歐政策上出現2個盲點。

其一,是假定歐洲大體都跟著美國走。過去幾年裡,許多中國分析人士都用此角度來解讀俄烏戰爭,也就是說他們從根本上把這場衝突簡化為美國對上俄羅斯。在這種框架下,中國普遍分析認為,粗魯的美國為了低成本的削弱俄羅斯戰力,因此想讓戰爭拖得越久越好,但卻幾乎沒有反思為什麼大多數歐洲領袖認為俄烏戰爭會直接威脅到他們。

另一個例子是荷蘭政府決定接管總部設在荷蘭的中資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即便荷蘭再怎麼喊破喉嚨、爭辯到面紅耳赤地說是為了自己經濟安全風險而自主做出的決定,中國觀察者仍不買帳地認為,一個這麼小的國家敢做出如此大動作,肯定是替美國辦事。

其二,是認為中國能以某種方式替歐洲解決問題。中國學者非常清楚,歐洲多年來一直追求所謂的「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他們推論,歐洲就像任何理性的中等國家(middle power)一樣,會想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找到平衡。

中國商務部近幾週談到想重新啟動與歐洲的貿易談判;中國似乎也沒有放棄那份在2021因新疆問題而停擺的投資協議。某種程度,中國這樣想也情有可原,畢竟總是有一些歐洲對口人士,用「雙贏」合作的說法來討好中國。然而,中國對重新達成協議的渴望,其實暴露出它沒有充分認知到,中國自身的經濟模式已成為歐洲即大的擔憂。僅僅在過去幾年之內,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就從大致平衡,轉變為今年預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的巨額逆差,讓那些長年靠中國市場賺錢的歐洲企業,現在反而把中國視為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此外,雖然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某種程度上是回應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但這對歐洲企業造成的衝擊,並不亞於對美國企業的衝擊。此事讓歐洲學到一個血淋淋的教訓:過度依賴中國是極具風險的。

北京自認打贏美中貿易戰 擺平歐洲更容易

在外交層面,雙方的火氣正變得越來越大。今年6月,歐盟因為在貿易爭端上毫無進展,直接取消了原定與中國的經濟對話。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原定10月訪問北京,但因未獲安排一般慣例中的高層會晤,而決定延期。而中國方面也很不滿,因為瓦德福先前在日本的一場演講中,批評中國在亞洲海域的行為「越來越具侵略性」(increasingly aggressive)。

駐北京的歐洲外交官表示,中國外交部甚至採取罕見做法,拒絕受理歐洲國家提出的「外交照會」(demarche)或正式外交會晤請求。一名歐洲代表說,中國現在就是煩透了歐洲咄咄逼人(hectoring)的態度,也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無視歐洲。中國之所以不擔心跟歐洲關係惡化,是因為美中貿易戰給他們的自信。北京政策官員認為他們在貿易戰中,已經以謀略贏過(outmanoeuvred)川普,接下來要擺平歐洲會更容易。

此外,中國早已非常擅長透過拉攏歐洲各個成員國,來削弱歐盟作為整體的凝聚力。如今,中國已將匈牙利,還有日益受到關注的西班牙,視為特別歡迎中國投資特別的國家。更何況,就算歐洲真的採取行動,像是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歐洲仍被自身堅定承諾的「規則」所束縛。在北京強硬派眼中,布魯塞爾的官僚並不會讓人感到害怕。

北京錯把歐洲怒火當美國操控 低估反擊意願

只要烏克蘭戰爭還在持續,而中國仍站在俄羅斯這一邊,歐中關係改善的空間就非常有限。

同時,在貿易議題上,歐洲的態度正在快速轉變。如果中國出口持續飆升,最終可能逼得歐洲採取更多措施,其中一些甚至可能相當強硬,以此阻止威脅擴大。若真發生,那將代表歐洲的態度正在變得更有骨氣。

但北京深陷在「一切都是美國主導」的框架下,很可能看不到重點,也就是「歐洲如今的怒火,是它自己的。」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2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3

陸籍女遊客半裸陳屍峇里島青年旅社 同晚至少10房客送醫!疑似為除蟲釀中毒事件

CTWANT
04

賴清德吃壽司挺日本!中國外交部嗆「作秀」

NOWNEWS今日新聞
05

美國務院主動發聲挺日本 反對武力脅迫改變台海現狀

中央通訊社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