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有黃金期!周大翔中醫師:身心飲食3點調整,助快速復原
臨床上發現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年齡層越來越低,是什麼原因造成年輕族群也發生面部神經受損的疾病?中醫治療是否能扮演關鍵救援角色?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有黃金期,病發後越早介入治療預後恢復越好,能使神經再生速度與修復的可能性越大。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主要症狀為臉部單側神經受損,造成肌肉控制出現問題,最常見原因是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病毒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面部神經發炎,進而導致臉部肌肉不受控制。其他如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攻擊自己神經細胞,及不明原因的臉部局部血液循環過差的神經供血不足,都是病發原因之一。
顏面神經麻痺常見症狀包括:無法閉眼、嘴角下垂、臉部表情缺乏等,伴隨困擾包括無法閉眼,造成的乾眼、嘴角肌肉無力造成的漱口喝水水流出不止,以及流口水症狀,嚴重時耳後或顏面周圍伴隨疼痛感,甚至可能有味覺喪失及聽覺過敏等周邊症狀。
中醫:顏面神經麻痺4大成因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中醫觀點認為顏面神經麻痺主要由4大因素造成疾病病發:
一、外邪入侵
中醫病因指出的風、寒、濕等外力因素稱為外邪,一旦這些外力侵入干擾人體臟腑氣血運作,進而導致氣血失去濡養面部經絡而經絡阻塞,形成面部神經受損或接收受到干擾。
二、氣血虛弱
氣血虛弱除了面部肌肉和神經的營養供應不足外,免疫力低落也會造成外邪入侵更加嚴重,因此,氣血虧虛經常造成同時兩個病因引起顏面神經麻痺。
三、肝腎虧虛
由於年老體衰、長期過勞、情緒波動等原因,氣血虧虛影響至身體更深層的肝腎臟腑氣血導致肝腎陰虛,先天儲存的能量肝腎精血無法滋養面部經絡,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四、經絡瘀阻
情緒不暢、長期壓力或外力撞擊會導致氣滯血瘀,進而影響面部神經經絡瘀阻。
臨床上經常發生同時兩個以上因素介入造成,疾病嚴重度超出預期。
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需配合黃金期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顏面神經治療黃金期是病發後越早介入治療,預後恢復越好及越快,神經的再生速度透過及早治療,神經修復的可能性越大,病發後3天至1周內屬於黃金治療急性期,這個時期建議每日針灸加強神經恢復,1周至1個月屬於修復早期,一周建議針灸3~5次依症狀程度調整頻率,若恢復良好,可以逐漸減低每周針灸次數,甚至在治療成功恢復後,多數患者回饋指出,一周維持至少1次針灸,可以有效鞏固療效。
顏面神經麻痺身心飲食3點調整
至於罹患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從生活中身心飲食進行調整,是促進神經修復,有效恢復的根本,以下有3點建議:
1.高質量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神經修復很重要,保持每天7至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能有效促進身體的修復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避免熬夜,長期熬夜會削弱免疫系統,影響神經的恢復。
2.維持營養均衡
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是神經組織修復的重要營養成分,飲食可以增加攝入瘦肉、魚類、蛋、豆類等高蛋白食物,促進神經再生。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尤其是B1、B6和B12對神經的修復傳導和再生能有效幫助,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全麥食物、雞肉、魚類、豬肝、堅果、蛋類等。
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兩種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傷,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等,如橙子、草莓、藍莓、菠菜、羽衣甘藍來提高維生素C和E的攝入量。
3.適度面部肌肉運動
面部肌肉訓練,是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一部分,透過面部運動來促進面部肌肉的運動和協調,防止肌肉萎縮並增強肌肉力量。常見的面部運動包括:微笑練習,嘴角上揚並保持幾秒鐘;吹氣練習;閉眼運動,透過閉眼及開眼動作訓練,另外,咀嚼口香糖也是一個輔助工具,透過咀嚼動作來加強訓練。
中西醫配合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效果佳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現代醫學治療理念中,大多患者經由西醫轉診至中醫科,透過針灸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初期西醫使用類固醇或抗病毒藥物來控制炎症,中醫則使用頭皮針搭配顏面針灸及輕度電療加強療效,來疏通經絡及激發肌肉運作。
然而,除了針灸治療外,中醫擅長的「氣血同治」,才是治療的關鍵,中醫病因辯證可以有效治療氣血虧虛型的顏面神經麻痺,有別於單純治療炎症,臨床上經常發揮意想不到療效,門診治療經驗經常成功治療服用抗病毒藥物效果不佳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因此,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多以針藥並用,且盡可能從黃金期就透過中醫治療,才能達到最佳復原及預後效果。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