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不論是保母家或托嬰中心 關注嬰幼兒的分離焦慮 新手爸媽對應方案一次看

媽媽寶寶

更新於 09月04日09:14 • 發布於 09月04日09:13

抗拒分離、哭鬧或者緊黏著主要照顧者,這些都是嬰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一般而言,6至8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1歲多達到高峰期,2歲後才逐漸減緩。而通常這個年紀與時期,許多孩子白日已經在保母家或是托嬰中心,當孩子還小甚至只能依賴啼哭表現情緒時,新手爸媽更應該關注小小嬰幼兒可能產生環境轉移的分離焦慮。

新手爸媽該注意的事項

在送孩子到保母家或托嬰中心前,新手爸媽需要先做好心理準備與實際安排。第一,要提前讓孩子逐步熟悉新環境,例如帶孩子先去幾次參觀,認識老師與空間,減少陌生感。第二,建立固定的「告別儀式」,例如每天用擁抱、親吻加一句「爸爸/媽媽下班來接你」,讓孩子知道分離是暫時的。第三,避免突然消失或偷偷離開,這會加深孩子的不安。第四,爸媽要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若在孩子面前表現猶豫或難過,孩子會更不願意放手。第五,持續與照顧者保持溝通,了解孩子的日常狀況,並確保家與托嬰環境的照顧方式不會落差太大。

同時爸媽還要留意孩子在過渡期因分離焦慮可能出現的食慾下降、夜醒增加、情緒不穩等反應,這都是正常適應過程,但若持續過久或強度過高,則需要進一步尋求專業協助。

常見的突發狀況與應對方式

孩子在剛到新環境時,常見的突發狀況包括:持續哭鬧不願意分開、拒絕進食或喝奶、抗拒午睡,甚至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焦慮導致小感冒或腸胃不適。這些反應大多屬於短期壓力表現,不必過度驚慌,但爸媽需要與照顧者合作,耐心陪伴孩子渡過。另一種狀況是孩子表面上很快適應,但回家後變得特別黏人或夜間頻繁醒來,這是「補償性依附」的表現,爸媽要給予更多擁抱與安全感,而不是責怪孩子。

還有的孩子會在環境轉換期出現「倒退行為」,例如已經學會自己吃飯又突然要爸媽餵,這是孩子在尋找熟悉的安慰感。面對這些情況,爸媽要理解這是成長中的過渡,不是孩子「退步」。穩定的陪伴、耐心的等待,以及與保母或托嬰中新與老師的信任合作,才是最有效的解方。

過渡物品清單與功能

過渡物品能幫助孩子在分離時獲得安撫與安全感,是新手爸媽非常實用的工具。這些物品的共同功能就是幫助孩子在分離的過渡期裡找到「替代的安全感來源」,逐漸學會自我安撫,也能幫助托嬰中心或保母更快安撫孩子情緒。

小毛毯

熟悉的氣味能讓孩子在午睡或焦慮時獲得安定感,提供柔軟觸覺的慰藉

布娃娃或小玩偶

孩子能透過擁抱或把玩轉移情緒,並模擬「陪伴者」角色,減少孤單感

爸媽的衣物或手帕

帶有父母氣味的物品能讓孩子即使不在身邊,也能感受到熟悉依附的存在

安撫巾

輕便、易攜帶,孩子可隨手抓握或摩擦,藉由觸感與習慣性的動作安撫自己

小音樂盒或錄音機

可播放柔和音樂或爸媽的聲音,讓孩子在陌生環境中保持熟悉的聽覺陪伴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寶寶走路甚麼時候最好 ! 太早站太早走好嗎?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觀念正確才重要
「依附關係圖鑑」測驗你做了嗎?四種情感關係你是哪一種?經常「搞消失」竟然是這一型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人遊峇里島遭困!暴雨成「明天過後」 婚禮恐泡湯

TVBS
03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狂犬病漸北移! 專家警告威脅比想像還近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