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憂鬱症陷「試藥、換藥」考驗與煎熬!血液檢測3大目標:診斷、用藥、掌握自殺風險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15日17:34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憂鬱症陷「試藥、換藥」考驗與煎熬!血液檢測3大目標:診斷、用藥、掌握自殺風險

衛福部統計,國人憂鬱症盛行率為8.9%,全台近200萬人具有憂鬱傾向,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則占5.2%,人數約12萬多人。憂鬱症患者的用藥治療效果,卻可能因人而異。國外研究證實,透過血液檢測精神疾病病友的白血球,破解其基因定序,即可瞭解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等三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狀況,進而提供不錯的用藥預測功效。

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教授楊延光表示,近七成憂鬱症患者透過藥物及心理諮商、行為療法,可妥善控制病情,安然度過「情緒感冒」階段,其餘兩三成患者則反覆發作,慢性且長期復發,其中少部分更將惡化為重度憂鬱症,在治療上面臨極大挑戰。

癌症已邁向精準醫療,情緒疾病仍仰賴症狀判斷

相較於癌症治療上的基因篩檢、生物標記等劃時代進步,精神醫學領域在精準醫療上迄今發展步伐緩慢,仍處於傳統的「症狀指標」,精神科醫師綜觀患者自我病情描述,如果心情低落、憂鬱,吃不下、睡不好,持續兩週以上,即研判為憂鬱傾向,再依照自身用藥經驗,開立處方藥物。

國家級研究發現臨床檢測困境,憂鬱症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現行治療憂鬱症藥物可略分為第一代抗憂鬱劑、第二代抗憂鬱劑,主要藉由調整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等三大神經傳導物質,以改善情緒。但這兩大類藥物約有一二十種藥物,某些藥物適用某些患者,對於其他患者則治療效果有限,一般在用藥在2到4週後仍不見任何改善,醫師才會評估加重劑量或考慮換藥,讓許多患者承受「試藥、換藥」的考驗及煎熬。

楊延光教授以「百憂解」為例,我國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成功開發一套檢驗系統,可精準地檢測到運送腦內血清素的傳輸體,傳輸體數量愈多,表示血清素愈多,部分憂鬱症患者血清素確實較少,此時服用「百憂解」確實能夠改善憂鬱情緒,但臨床顯示,僅約三分之一憂鬱症患者腦中血清素偏低,適合使用「百憂解」,但其餘三分之二用了此藥,療效有限。

國際突破性發展,開啟情緒疾病精準醫療新時代

「透過基因檢測達到精準用藥,這對精神醫學來說,這條路仍在開發、摸索中。」楊延光教授說,大部分精神科醫師憑藉著以往治療經驗,或是單純地從健保給付用藥順序,決定確診憂鬱症患者的藥物,以致治療好壞不一。

近幾年來,「腦」科學進步,國外研究證實,透過血液檢測精神疾病病友的白血球,破解其基因定序,即可瞭解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等三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狀況,進而提供不錯的用藥預測功效,甚至預設病友自殺風險,這將精神科醫師決定用藥,或安排住院等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已開發了一種血液檢測技術,可研判受測者患焦慮症的風險,並深入了解其嚴重程度及建議治療方案,這種血液檢測的原理,是追蹤與情緒障礙最相關的生物標誌(biomarker),藉此客觀地判別受測者患焦慮症的風險,還能預測受測者將來是否會變得更焦慮,以及荷爾蒙變化等其他因素,如何影響焦慮症狀。

MindX Sciences公司已開發供醫師使用的血液檢測工具,尼古列斯庫教授 (Prof. Alexander B. Niculescu) 表示:「許多人都患有焦慮症,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殘疾並干擾日常生活。若能透過檢測,客觀地了解患者的狀態及未來的風險,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將可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血液檢測3大目標:疾病分類、精準用藥、自殺風險

楊延光教授表示,這套血液檢測系統累積龐大資料庫,輔以人工智慧,透過演算法,即可精準掌握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情況,只要持續優化、修正,預測能力勢必愈來愈高,而這也是精神醫學邁向精準醫療的必經道路之一,如能逐步落實,精準用藥,將可降低反覆發作,惡化為重度憂鬱等風險。

對於基因篩檢在神經醫學領域的運用,楊延光教授寄以厚望,認為假以時日該血液篩檢系統可達到下列3大目標。

一、協助精神科醫師精準用藥:

現有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約近十種,而基因篩檢報告可做為醫師開立藥物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掌握病友自殺風險:

憂鬱症患者為自殺高風險族群,透過血液篩檢白血球基因,可以精準預測病友心理韌性高低,如果自殺指數偏高,即可提高藥物劑量,或是緊急安排住院。

三、確診憂鬱症類型:

在瞭解神經傳導物質分布狀況,可以進一步確診病友為單純憂鬱症,或是較複雜的雙極性疾患(躁鬱症),甚至是其他精神疾病。

血液檢測的侷限之處與未來應用的期望

不過,這套精神疾病血液檢測系統仍有其侷限之處,因為除了先天基因遺傳,仍需考慮「心理韌性」、「外在重大突發事件」等因素,楊延光教授指出,「憂鬱症絕非百分之百由基因決定」,臨床發現,即使規律用藥,病情穩定,重返職場,與一般人無異,但如果遭遇巨變,如伴侶背叛、住家火災等事故,仍可能病發。

另外,這種新型血液檢測建議可作為未來定期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從而幫助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預防任何未來的困擾;從長遠來看,預防是好的,所以研究人員的目標就是利用簡單的一管血來為患者和其臨床醫生提供一份全面的檢測報告。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